序
緒論
第一節(jié) 學術回顧
第二節(jié) 研究思路
第三節(jié) 篇章結構
第一章 明末清初的江南海塘工程
第一節(jié) 崇禎朝華亭石工
一、崇禎七年石工決策的出籠
二、吳氏工程質量折射的問題
三、崇禎十三年石工中的問題
第二節(jié) 清初華亭塘工
一、順治年間
二、康熙初年
第三節(jié) 康熙末年的請修
一、申請策略
二、過程及效果
第四節(jié) 小結
第二章 雍正朝的江南海塘工程
第一節(jié) 雍正對江南海塘石工態(tài)度的轉變
第二節(jié) 雍正三年到六年間石工的情況
第三節(jié) 雍正六年至十年之間的工程
一、李衛(wèi)批評以往石工
二、俞兆岳總理塘工
第四節(jié) 雍正十年后的土石塘工并行
一、南段土塘的修筑過程
二、臣工的海塘質量爭論
第五節(jié) 小結
第三章 江南海塘北段工程
第一節(jié) 寶山塘工
一、各段海塘的興修
二、間接護岸工程
第二節(jié) 太、鎮(zhèn)塘工
一、修塘決策與“南段”工程
二、時間節(jié)律和“北段”工程
三、“北段工程”的影響
第三節(jié) 常、昭塘工
第四節(jié) 小結
第四章 通塘體系形成后的塘工(上):險工地段
第一節(jié) 經費來源變化
一、道光大修時經費情形
二、同光以來的經費問題
第二節(jié) 各地工程情況
一、華亭海塘
二、寶山海塘
三、太鎮(zhèn)、常昭海塘
第三節(jié) 小結
第五章 通塘體系形成后的塘工(下):濱海平原區(qū)
第一節(jié) 經費籌集
第二節(jié) 海塘、水洞與水系
一、修筑欽公塘與其塘身開水洞的爭議
二、修筑王公塘及調整灘地水系
三、修筑李公塘與水洞的有關爭論
第三節(jié) 小結
第六章 取土
第一節(jié) 取土問題的出現(xiàn)
第二節(jié) 江南海塘南段
一、錢塘江河口段:金山、華亭縣
二、濱海平原區(qū):奉賢、南匯和川沙
第三節(jié) 江南海塘北段
一、吳淞口段:寶山縣
二、長江口段:太鎮(zhèn)、常昭
第四節(jié) 小結
第七章 石料的采運
第一節(jié) 石價
第二節(jié) 運輸
一、寶山水路
二、華亭水路
第三節(jié) 催促運石的原因
第四節(jié) 小結
第八章 采石與禁山
第一節(jié) 雍正之前浙塘采石的影響
第二節(jié) 修筑江南石塘時
一、華亭石工
二、寶山石工
第三節(jié) 歷次大修中的情況
一、乾隆時期
二、道光年間
三、同光年間
第四節(jié) 矛盾的解決
第五節(jié) 小結
第九章 技工
第一節(jié) 石匠
第二節(jié) 夯硪夫
一、通塘體系形成中的夯硪夫
二、雇募蘇北技工的原因
三、雇募方法與往返路線
四、夯硪工作與技術轉移
第三節(jié) 小結
第十章 善后
第一節(jié) 善后管理體制
一、善后體制的初步確立
二、三級制向兩級制轉變
三、二級制向三級制回歸
第二節(jié) 塘長工食和防護植物
一、沿塘居民爭奪塘坡地的三個步驟
二、塘長利益和護塘植物之間的沖突
第三節(jié) 歲修規(guī)則和動物壞塘
一、歲修日期和自然周期間的契合
二、狗獾活動和歲修日期間的錯位
三、修塘取土與白蟻破壞間的矛盾
第四節(jié) 人為的負面影響
一、濱海居民活動影響
二、外來人員偷運石料
第五節(jié) 小結
結語
第一節(jié) 歷史過程的梳理
第二節(jié) 基于本研究的兩點討論
一、關于“水利社會”
二、如何利用海塘史研究海面變化
第三節(jié) 工程中環(huán)境與社會的關系
附錄 美國國會圖書館藏《松江府海塘圖》的年代判定及其價值
第一節(jié) 引言
第二節(jié) 《太鎮(zhèn)海塘紀略》及附圖
第三節(jié) 兩圖各縣海塘長度的比對
第四節(jié) 兩圖海塘范圍互補的旁證
第五節(jié) 《松江府海塘圖》的價值
一、江南海塘體系形成前最完整的一幅海塘圖
二、反映官方繪制江南海塘圖“兵農并重”的特殊要求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