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 自我
自我覺知
自我覺知的發(fā)展
自我覺知的神經基礎
自我覺知的暫時性差異
自我覺知的長期差異
自我知識的組織
自我概念維持論
自我比較理論
個體比較理論
群體比較理論
自尊
自尊的發(fā)展
自尊的影響
自我動機
自我提升
自我和認同的文化差異
個體主義和集體主義
雙文化主義(二元文化主義)
總結
第2章 社會認知
社會推斷
樸素科學家
歸因理論
作出歸因
對應推理論
歸因偏差
認知吝嗇鬼
啟發(fā)式
被驅動的策略家
社會范疇化
基本原則
我們?yōu)槭裁匆懂牷?br />我們何時范疇化
范疇化的結果
雙過程論
總結
第3章 態(tài)度
態(tài)度形成
最簡暴露
聯(lián)想學習
自我感知
功能性路徑
態(tài)度和行為
態(tài)度一行為關系的決定因素
計劃行為論
合理行動與自發(fā)性
態(tài)度改變
認知失調
勸說
總結
第4章 群體過程
群體
什么是群體
實體性
群體生產力
社會促進和社會阻礙
對于促進和阻礙的解釋
社會懈怠
領導
什么造就了一位領導
領導風格
關于情境與風格的理論
總結
第5章 社會影響
社會規(guī)范
規(guī)范的發(fā)展
從眾
阿施的從眾實驗
解釋從眾行為
調節(jié)從眾行為的因素
社會影響對社會規(guī)范的作用
少數(shù)人的影響
一致性與信心
少數(shù)人怎樣施加影響
服從
米爾格萊姆的服從研究
解釋服從
服從的決定因素
社會影響論
總結
第6章 偏見
偏見:舊的和新的
偏見、歧視和群際偏差
種族主義
性別偏見
偏見上的個體差異
權威主義人格
社會主導取向
偏見與自我調節(jié)
群際理論
謝里夫的夏令營研究
最簡群體范式
降低偏見
接觸假設
共享內群認同模型
交叉范疇化
總結
第7章 侵犯
侵犯理論
生物侵犯論
社會侵犯論
以個人為中心的侵犯性決定因素
性別差異
人格
酒精
以情境為中心的侵犯性決定因素
物理環(huán)境
社會弱勢
文化影響
去抑制
去個體化
去人性化
社會中的侵犯形式
家庭暴力
性侵犯
恐怖主義
總結
第8章 親社會行為
什么是親社會行為
親社會行為的起源
進化觀點
社會規(guī)范
榜樣
以情境為中心的決定因素
拉塔內和達利的認知模型
旁觀者冷漠效應
皮利亞文的旁觀者計算模型
以知覺者為中心的決定因素
人格
才能
心境
移情-利他假設
助人的性別差異
以接受者為中心的決定因素
相似性
群體資格
吸引力
對不幸的責任
接受幫助
總結
第9章 親和與吸引
親和
我們何時親和、為什么要親和
親和的個體差異
親和與親和作用的問題
社會焦慮
人際吸引
以目標為中心的吸引力決定因素
外表特征
與自己的相似性
互補性特征
互惠
以感知者為中心的決定因素
總結
第10章 友誼與愛情
友誼
社會滲透論
友誼的性別差異
愛情關系
愛情的類型
關系滿意度與承諾
關系滿意度
是什么決定了一種關系能否存續(xù)
總結
參考文獻
詞匯表
譯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