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芬奇(1452-1519)生活在五百多年前,可至今仍有諸多未解之謎――反寫手稿之謎、都靈裹尸布之謎、蒙娜麗莎之謎……為何他一生67年怎能做那么多事,而且樣樣非凡,身后得以留下了12幅名畫和8000頁手稿、設計圖?為何他在油畫問世70年后依然用蛋彩來畫被同代人譽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最后的晚餐》?為何1994年比爾•蓋茨要花3000萬美金把他的《萊徹斯特手稿》收入囊中?他為何在發(fā)明創(chuàng)造中要“人為地”添加“缺陷”,是為了保護自己的發(fā)明專利被盜版,還是為了防止被濫用于戰(zhàn)爭?為何在他去世500年之后的今天,凡是與達·芬奇這個名字沾邊的小說、電影都似乎被賦予了神奇的魔力,都會創(chuàng)造出奇跡來?“如果他當初發(fā)表他的著作的話,那么,科學的局面就會一下子跳躍到一百年以后?!?科學史家丹皮爾為何要這樣說?……中學生、大學生、研究生,愛科學的人,愛發(fā)明的人,愛夢想的人,達•芬奇的崇拜者,同性戀者,追求成名成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