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經典通讀》第二輯前面
求富有道即合德——《道德情操論》導讀
溫家寶總理談《道德情操論》
第一卷 論行為的合宜性
第一篇 論合宜感
第一章 論同情
第二章 論彼此同情的快樂
第三章 論感情的一致性是我們用以判斷別人行為是否合宜的標準
第四章 續(xù)前章
第五章 論可親可敬的美德
第二篇 論各種適宜的激情
第一章 論源于肉體的激情
第二章 論源于習慣的激情
第三章 論不友好的激情
第四章 論友好的激情
第五章 論自私的激情
第三篇 論幸運與否對判斷行為合宜性以及情景差異與對贊同態(tài)度的影響
第一章 論對悲傷和快樂產生同情的激情程度的比較
第二章 論野心的起源及社會階層的區(qū)別
第三章 論嫌貧愛富、趨炎附勢的風氣對道德情操的敗壞
第二卷 論優(yōu)點和缺點,或獎賞與懲罰的對象
第一篇 論對優(yōu)點和缺點的感覺、
第一章 論報答應該感激的人,懲罰應該憤恨的人
第二章 論感激或憤恨對象的合宜性
第三章 論贊同施恩者才能同情受益者的感激和贊同損人者就不能同情受難者的情形
第四章 對前幾章 內容的概述
第五章 對優(yōu)點和缺點感覺的分析
第二篇 論正義與仁慈
第一章 兩種美德的比較
第二章 論對正義和悔恨的感覺,以及對優(yōu)點的自覺
第三章 論這種天性結構的效用
第三篇 論涉及行為的優(yōu)點或缺點時命運對人類情感的影響
第一章 論命運產生影響的原因
第二章 論命運影響所及的范圍
第三章 論這種情感不恒定的根本原因
第三卷 論評判自我的情感和行為的基礎,以及責任感
第一章 論自我認同和不認同的原則
第二章 論對贊揚以及值得贊揚的熱愛,對譴責以及該受譴責的畏懼
第三章 論良心的影響和權威
第四章 論自我欺騙的天性,以及普遍原則的起源和作用
第五章 論被視為上帝的法則的道德普遍原則的影響和權威
第六章 論責任感對我們行為的影響
第四卷 論效用對贊許感的意義
第一章 論效用賦予一切藝術品以美,及這種美所具有的廣泛影響
第二章 論效用賦予人的品質和行為以美,及這種美所獲得的影響
第五卷 論習慣和風氣對道德贊許情感的影響
第一章 論習慣和風氣對美丑評價的影響
第二章 論習慣和風氣對道德情感的影響
第六卷 論有關美德的品質
第一篇 論個人品質對自身幸福的影響,或論謹慎
第二篇 論個人品質對別人幸福的影響
第一章 論天性使我們關心個人所依據的次序
第二章 論天性使我們關注社會團體所依據的次序
第三章 論博愛善行
第三篇 論自我控制
結論
第七卷 論道德哲學體系
第一篇 論應在道德情感理論中考察的問題
第二篇 論對美德本質的各種說明
第一章 論體現為合宜性的美德體系
第二章 論體現為謹慎的美德體系
第三章 論體現為仁慈的美德體系
第四章 論放蕩不羈的體系
第三篇 論關于贊同本能的各種體系
第一章 論從自愛推斷出贊同本能的體系
第二章 論將理性作為贊同本能根源的體系
第三章 論將情感視做贊同本能的體系
第四篇 論道德實踐準則的不同論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