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中國哲學中國思想學說史:秦漢卷

中國思想學說史:秦漢卷

中國思想學說史:秦漢卷

定 價:¥75.00

作 者: 黃留珠
出版社: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中國思想學說史
標 簽: 中國哲學

ISBN: 9787563366040 出版時間: 2008-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733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中國思想學說史》是由著名的中國思想史學家張豈之先生主持編寫的大型思想史叢書。它涵蓋了對中國思想文化史上各個重要時期的重大思想及各家學說的闡述和研究?!吨袊枷雽W說史:秦漢卷》論述了自公元前3世紀晚期至公元3世紀早期數(shù)百年間思想學說的演進軌跡,揭示、總結了這期間思想學說發(fā)展的某些帶有必然性的現(xiàn)象。其史料豐富翔實,語言質樸通俗,學術視野開闊,是對秦漢時期思想學說史做出的積極有益的新探索。

作者簡介

  張豈之教授,1927年出生,著名思想文化史專家。1950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52年清華大學文科研究所研究生畢業(yè)。歷任西北大學副教授、教授,西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西北大學校長、西北大學名譽校長、中國歷史學會副會長、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孔子基金會副會長、清華大學中國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全國政協(xié)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歷史學科組成員、國家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古籍管理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高校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顧問等職?,F(xiàn)為清華大學、西北大學雙聘教授,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所長、博士生指導教師。張豈之教授數(shù)十年如一日從事中國思想文化研究工作,是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國學大師,其學術成就飲譽海內外。主編和獨立撰寫的學術著作有:《宋明理學史》(與侯外廬、邱漢生合作)、《中國思想史》、《中國傳統(tǒng)文化》、《儒學、理學、實學、新學》、《中華人文精神》、《中國近代倫理思想轉折》、《春鳥集》、《中國近代史學學術史》,并發(fā)表大量有關中國學術思想史的學術論文等,現(xiàn)從事的研究項目有:《中國學術思想史編年》、《中國學術思想史編年》、《中國學術思想史》、《中國現(xiàn)代思想史研究》。西北大學文博學院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陜西省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秦漢史研究會副會長,陜西省歷史學會會長。已出版?zhèn)€人、合作及主編的學術著作二十余部,發(fā)表學術論文百余篇。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篇 社會篇
第一章 秦漢社會與秦漢思想學說
第一節(jié) 秦漢社會狀況分析
第二節(jié) 秦漢社會存在制約下的秦漢思想學說
第二章 信仰世界與社會習俗
第一節(jié) 五德終始論的實踐
第二節(jié) 對富貴、侯王、神仙、長壽的向往
第三節(jié) 名目繁多的卜祀迷信
第四節(jié) 婚喪禮俗
第五節(jié) 精神風貌
第二篇 黃老篇
第一章 黃老之學與黃老政治
第一節(jié) 道家思想的世俗化發(fā)展
第二節(jié) 黃老思想的流傳及影響
第三節(jié) 黃老政治
第二章 馬王堆黃老帛書
第一節(jié) 馬王堆黃老帛書的時代
第二節(jié) 黃老帛書是否《黃帝四經(jīng)》
第三節(jié) 馬王堆黃老帛書思想剖析
第三章 司馬氏父子的黃老思想
第一節(jié) 《論六家之要指》對黃老思想的推崇
第二節(jié) 論大道則先黃老而后六經(jīng)
第四章 《淮南鴻烈》對黃老思想的轉變
第一節(jié) 劉安與《淮南鴻烈》
第二節(jié) 借道家思想設計治國方案
第三節(jié) 黃老思想發(fā)展的新方向
第五章 《老子河上公章句》與《道德指歸》
第一節(jié) 《老子河上公章句》的時代與思想
第二節(jié) 《道德指歸》道儒兼綜的思想特征
第六章 王充的黃老自然思想
第一節(jié) 王充及其《論衡》
第二節(jié) 用道家思想與讖緯抗爭
第三篇 經(jīng)學篇
第一章 漢初儒學的傳播與理論創(chuàng)新
第一節(jié) “六經(jīng)”的來源與經(jīng)學的形成
第二節(jié) 漢初儒學經(jīng)籍的傳播
第三節(jié) 伏生《尚書大傳》的政治理論
第四節(jié) 高堂生的禮學
第五節(jié) 《子夏易傳》與漢初易學
第二章 西漢中期的儒家經(jīng)學
第一節(jié) 董仲舒與《公羊》學
第二節(jié) “天人三策”與儒學地位的上升
第三節(jié) 五經(jīng)博士的設立與儒學的意識形態(tài)化
第三章 西漢后期的官方經(jīng)學
第一節(jié) 歐陽與夏侯的《尚書》學
第二節(jié) 戴德、戴圣的禮學
第三節(jié) 施讎、梁丘賀、孟喜及京房《易》學
第四節(jié) 劉向的《轂梁》學
第五節(jié) 西漢今文經(jīng)學的特點
第四章 古文經(jīng)的發(fā)現(xiàn)及其研究
第一節(jié) 古文經(jīng)的發(fā)現(xiàn)
第二節(jié) 孔安國與古文《尚書》
第三節(jié) 西漢《左傳》學
第四節(jié) 古禮的挖掘與研究
第五節(jié) 費直《易》學
第六節(jié) 古文經(jīng)學的抗爭
第五章 東漢時期的經(jīng)學研究
第一節(jié) 東漢的《詩經(jīng)》學
第二節(jié) 東漢《尚書》學
第三節(jié) 東漢的禮學
第四節(jié) 東漢的《春秋》學
第五節(jié) 賈逵的《左氏傳解詁》
第六節(jié) 鄭玄、服虔與漢末《左傳》學
第四篇 宗教篇
第一章 儒學的宗教化傾向
第一節(jié) 儒學的神學色彩
第二節(jié) 讖緯的形成及其影響
第三節(jié) 漢代開明思想家對讖緯的批判
第四節(jié) 三綱五常:作為社會行為規(guī)范的儒學教條
第五節(jié) 《焦氏易林》:儒學神秘主義化的標本
第二章 道教的早期發(fā)育
第一節(jié) 原始道教淵源
第二節(jié) 民間道教禮俗
第三節(jié) 漢代道教的理論建設
第四節(jié) 早期道教對社會政治生活的參與和干預
第三章 佛教的傳入
第一節(jié) 佛教傳人的時代和路徑
第二節(jié) 中國早期佛教的面貌
第五篇 子學篇
第一章 秦代子學的衰微
第一節(jié) 焚書的歷史影響
第二節(jié) 以吏為師
第二章 秦漢子學統(tǒng)緒
第一節(jié) 法家
第二節(jié) 縱橫家
第三節(jié) 陰陽家
第四節(jié) 雜家
第五節(jié) 其他學說流派
第六節(jié) 子學的總結
第三章 漢代子學的實用主義傾向
第一節(jié) 子學的改造
第二節(jié) 兵學:技術之學的繼承與創(chuàng)作之一
第三節(jié) 農(nóng)學:技術之學的繼承與創(chuàng)作之二
第四節(jié) 醫(yī)學:技術之學的繼承與創(chuàng)作之三
第五節(jié) 天文歷算之學:技術之學的繼承與創(chuàng)作之四
第四章 具有獨立性格的思想學說
第一節(jié) 賈誼的思想與政論
第二節(jié) 司馬遷和班固的思想及其史學成就
第三節(jié) 桓譚與王充
第四節(jié) 王符與仲長統(tǒng)
第五節(jié) 反正統(tǒng)的思想抗爭:以太學生運動與黨錮之禍為中心
主要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