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話
導論
第一章 大小品《般若經》的譯出——對鳩摩羅什之前舊譯的考察
第一節(jié) 小品《般若經》的譯出
一、第一個譯本:《道行般若經》
1.支讖及其譯風
2.《道行經》的般若思想
二、第一個異譯本:《大明度無極經》
三、其他異譯
第二節(jié) 大品《般若經》的譯出
一、《放光般若》
1.朱士行之西行及《放光經》的譯出
2.《放光般若》的般若思想
二、《光贊般若》
1.竺法護及其譯籍
2.《光贊般若》的思想特色
第二章 般若學派
第一節(jié) 兩晉之際的般若學者
一、道安和竺法汰
1.道安
2.竺法汰
二、竺法深
三、支敏度和竺法蘊
1.支敏度
2.竺法蘊
四、支道林
五、于法開、道壹和于道邃
1.于法開
2.道壹
3.于道邃
六、其余學者概覽
七、格義及其超越
第二節(jié) 六家七宗
一、總述
二、分述
1.本無宗
2.本無異宗
3.心無宗
4.即色宗
5.識含宗
6.幻化宗
7.緣會宗
第三章 三論宗的經典依據——以鳩摩羅什譯作為核心的宗經宗論
第一節(jié) 三論宗所依之論
一、三論或四論綜論
二、《中論》
三、《百論》
四、《十二門論》
……
第四章 關河三論學派
第五章 攝山三論學派——兼述攝山派之外的三論學人
第六章 嘉祥三論(上)
第七章 嘉祥三論(下)
第八章 般若三論發(fā)展的多元樣態(tài)
第九章 沉寂與復興理想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