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前后出版近百本具有一定學術價值和影響和影響力學術專著,我們主辦的學術期刊《青海民族研究》從一個一般性的刊物成長為民族學類國家級核心期刊,越來越受到學術界的廣泛關注。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一批具有國際影響的學術前輩先后離退休,他們傾其畢生心血發(fā)表的論文尚未結集出版,后輩們很難查閱到他們的學術成果。為此,為了傳遞學術傳統(tǒng)、提升后輩的學術水平、為了民族研究所的學科建設,同時也為了了卻學術前輩們的一樁心事,我們研究決定出版這套叢書。青海處于我國漢儒文化圈、藏傳佛教文化圈與伊斯蘭教文化圈的邊緣,自秦漢以來,便是各民族角逐與文化交流的舞臺,元明以來,始形成現在的民族格局。在漫長的歷史長河里,生存在這里的各民族創(chuàng)造了十分燦爛的文化,造就了中國的奧林匹亞——昆倉神話體系;中國的荷馬史詩——《格薩爾王傳》(其實比荷馬史詩更加卷帙浩繁);這里出土的彩陶舉世無雙;這里土族的民間儀式“納頓”長達數月,堪稱世界儀式之最;這里是甘、寧、青、新四省區(qū)數個民族演唱的民歌——“花兒”的故鄉(xiāng);這里保留了最原生態(tài)的歌舞活動——六月歌會;這里有世界最古老的《古蘭經》手抄本(這本國寶現保存于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據專家考證有1200年以上的歷史)……凡此種種,值得大書特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