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壽彝講歷史》叢書共四冊,包括先秦秦漢卷、魏晉南北朝隋唐卷、五代宋元卷、明清卷,本書為魏晉南北朝隋唐卷。在這套書的體例結構上,我們試圖將“白壽彝講歷史”及“歷史鏈接”兩個板塊作為全文前呼后應;以中國通史之“通”貫穿全書;“點撥歷史人物”是全書的核心內容,所選人物都是中國通史中具有代表性的風云人物。通過描寫他們的事跡,闡述歷史興衰的規(guī)律。白壽彝,中國著名史學家、回族史和伊斯蘭教史專家?;刈?。河南開封人。早年在河南中州大學和上海文治大學讀書。1929年考入燕京大學國學研究所,1932年畢業(yè)。30年代主要從事中國伊斯蘭教史、回族史和中國交通史的研究。1939-1949年,先后在云南大學、中央大學執(zhí)教。1949年應邀到北京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新中國成立后,曾任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歷史系主任、史學所所長、校學術委員會及學位委員會主任,并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歷史學會主席團成員、北京歷史學會會長、中國民族研究學會副會長、《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編輯委員會副主任等職。代表作有《中國通史》、《中國通史綱要》、《史學概論》、《中國史學史》、《中國交通史》、《回族人物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