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建筑科學土力學、地基基礎工程動力地貌學概論:人工建筑的地基地貌環(huán)境

動力地貌學概論:人工建筑的地基地貌環(huán)境

動力地貌學概論:人工建筑的地基地貌環(huán)境

定 價:¥38.00

作 者: 馬藹乃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叢編項: 地理科學叢書
標 簽: 地基基礎工程

ISBN: 9787040237252 出版時間: 2008-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 頁數(shù): 298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地球表面上的人工建筑,無一不是建設在地貌環(huán)境之中的,研究地貌與建筑力學相適應的力學,無疑是極為重要的方向。動力地貌學是研究力學與地貌學之間的交叉學科。《動力地貌學概論》立足于理論力學、流體力學、固體力學、流變力學、顆粒力學等力學基礎,普通地貌學、部門地貌學基礎,以及地理數(shù)學基礎上的一部關于地形圈、巖石圈與土圈的專著。涉及數(shù)學力學、地貌學基礎,地表形態(tài)在內動力與外動力作用下的各種地貌過程。全書共分十八章,包括:動力地貌學的背景;大地構造地貌力學、褶皺與斷層地貌力學、火山動力地貌、地震動力地貌等內動力地貌;坡地動力地貌、河流動力地貌、泥石流動力地貌、喀斯特(巖溶)動力地貌、粒雪與冰水流動力地貌、冰川動力地貌、凍土動力地貌、風沙動力地貌、黃土動力地貌、海岸動力地貌、海底動力地貌等外動力地貌;隕石動力地貌和人工地貌力學??梢宰鳛榇髮W生、研究生的教科書、參考書,也可供資源、能源、環(huán)境、災害、礦山、城建、交通、土木、水利等有關研究人員、專業(yè)人員、技術人員參考。

作者簡介

  馬藹乃,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60年開始進行水文與地貌的跨學科研究;1975年研究遙感信息,開始進行數(shù)學、物理、地理的跨學科研究;1990年研究人地系統(tǒng),開始進行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跨學科研究。 1984年出版《遙感概論》(科學出版社),1997年出版《遙感信息模型》(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出版《河流動力地貌學》(北京大學出版社,合作),1999年出版《長江地區(qū)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叢書》(武漢出版社,群作,8冊),2000年出版《地理科學與地理信息科學論》(武漢出版社),2004年出版《中國泥石流研究》(科學出版社,合作)等專著6部,發(fā)表中、英文論文100余篇,曾獲國家、省部級一、二等獎5次,培養(yǎng)碩士、博士共65名,并多次在國內外為外籍學生用英語授課,曾獲美國政府地質調查局榮譽證書和英國世界名人中心《地理信息科學》榮譽證書。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動力地貌學的背景
1.1 地球、太陽、月球和流星以及人類活動的能量
1.2 地形圈、巖石圈與土圈
1.3 動力地貌的力學基礎
1.4 地理復雜數(shù)學模型的應用
1.5 基礎設施的地貌環(huán)境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二章 大地構造地貌力學
2.1 地殼表面力的平衡
2.2 地球內部的壓力與地殼應力
2.3 構造力學模型
2.4 構造地貌與基礎設施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三章 褶皺與斷層地貌力學
3.1 褶皺與斷層的機制
3.2 褶皺與斷層的應力
3.3 褶皺、斷層的數(shù)學模型
3.4 褶皺斷層地貌與基礎設施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四章 火山動力地貌
4.1 火山噴發(fā)原理
4.2 火山噴發(fā)力學與模型
4.3 熔巖流力學與模型
4.4 火山地貌與基礎設施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五章 地震動力地貌
5.1 地震基本概念
5.2 地震地貌現(xiàn)象
5.3 臨震預報模型
5.4 地震的應急防御系統(tǒng)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六章 坡地動力地貌
6.1 坡地地貌現(xiàn)象
6.2 坡面侵蝕、搬運與堆積
6.3 滑坡與崩塌數(shù)學模型
6.4 坡地地貌與基礎設施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七章 河流動力地貌
7.1 河流挾沙水流
7.2 挾沙水流的侵蝕、搬運與堆積
7.3 河床演變動力學
7.4 河流階地與古河道
7.5 河流地貌與基礎設施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八章 泥石流動力地貌
8.1 泥漿流
8.2 泥石流的侵蝕、搬運與堆積作用
8.3 泥石流溝谷的演變
8.4 泥石流的防治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九章 喀斯特(巖溶)動力地貌
9.1 碳酸鹽水流
9.2 酸性水流的溶蝕、搬運與淀積
9.3 喀斯特(巖溶)地貌的演變
9.4 喀斯特(巖溶)地貌與基礎設施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十章 粒雪流與冰水流動力地貌
10.1 粒雪流與冰水流
10.2 粒雪沙礫流與冰水沙礫流的侵蝕、搬運、堆積
10.3 粒雪沙礫流與冰水沙礫流的地貌演變
lO.4 粒雪沙礫流和冰水沙礫流地貌與基礎設施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 冰川動力地貌
11.1 冰川的運動特性
11.2 冰川的侵蝕、搬運與堆積
11.3 冰川地貌的演變
11.4 冰川地貌與基礎設施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十二章 凍土動力地貌
12.1 凍土與融凍泥流
12.2 凍土的侵蝕、搬運與堆積
12.3 凍土地貌的演變
12.4 凍土地貌與基礎設施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十三章 風沙動力地貌
13.1 沙塵暴與風沙流
13.2 風沙的侵蝕、搬運與堆積
13.3 沙漠地貌的演變
13.4 風沙地貌與基礎設施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十四章 黃土動力地貌
14.1 黃土高原的特性
14.2 黃土的侵蝕、搬運與沉積
14.3 黃土高原地貌的演化
14.4 黃土高原的建設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十五章 海岸動力地貌
15.1 潮汐與海浪
15.2 挾沙潮流與挾沙海流的侵蝕、搬運與堆積
15.3 河口動力地貌
15.4 海岸地貌的演變
15.5 海岸地貌與基礎設施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十六章 海底動力地貌
16.1 海底異重流
16.2 海底異重流的侵蝕、搬運與沉積
16.3 海底地貌演變的研究
16.4 海底地貌與基礎設施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十七章 隕石動力地貌
17.1 隕石的撞擊作用
17.2 隕石與隕石坑
17.3 隕石的撞擊力
17.4 隕石坑與基礎設施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十八章 人工地貌力學
18.1 人工地貌概念
18.2 城鎮(zhèn)人工地貌
18.3 人工交通地貌
18.4 水利工程地貌
18.5 農(nóng)田人工地貌
18.6 人工地貌與自然地貌的融合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