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緒論
一、本書的選題與背景
(一)想象城市的方法
(二)現(xiàn)代性、后現(xiàn)代性與當代城市的價值變遷
(三)城市研究作為跨學科的公共視域
二、本書的研究視角與結構脈絡
第一章 從烏托邦到日常性:作為建成環(huán)境的城市
一、現(xiàn)代性作為建構的策略:現(xiàn)代主義建筑的發(fā)韌
(一)現(xiàn)代性的概念
(二)基迪恩、先鋒與城市的現(xiàn)代性
(三)理想城市:統(tǒng)一性與紀念性
二、作為社會批評的城市設計:20世紀60年代與現(xiàn)代主義城市的危機
三、威尼斯學派與都市烏托邦的批判
四、列斐伏爾的城市理論與日常性的建構
小結
第二章 時空觀念的變遷:作為時空集合體的城市
一、時間觀念與都市生活
二、空間的追問
(一)從想象空間到實體空間
(二)非歐幾里德空間
三、城市作為時空的劇場
(一)劇場的原型分忻
(二)透視與劇場及城市空間設計的觀念
(三)劇場:微縮的城市社會
(四)戲劇時空觀念的變革與城市設計
小結
第三章 商品化與消費文化:作為經濟市場的城市
一、城市與財富的觀念
(一)城市財富觀念的變遷
(二)現(xiàn)代經濟的城市象征
二、出售城市:文化的商品化與資本的美學化
(一)出售城市與城市開發(fā)的策略
(二)文化作為城市復興的驅動力
(三)郊區(qū)化與生活方式的烏托邦
(四)超越真/偽的神話建構
三、消費文化與城市空間的主題化
(一)后現(xiàn)代文化與消費
(二)形式追隨金融
(三)主題公園與主題化空間的類型
小結
第四章 差異與界限:作為社會集合體的城市
一、身體與城市
(一)身體研究的理論背景
(二)城市歷史中的身體
二、城市與性別空間
(一)性別化的空間形象
(二)性別空間的社會含義
(三)城市中的女性
(四)女性主義話語與城市、建筑的歷史理論
三、后殖民空間與亞洲城市的身份認同
(一)殖民城市的空間策略
(二)后殖民理論與想象的空間地理學
(三)后殖民理論與城市研究
(四)亞洲城市的現(xiàn)代身份認同
小結
第五章 結語
一、城市研究中價值轉變的趨勢
二、對當代中國城市研究的思考
附錄
參考文獻
圖片來源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