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新政時期圖書出版業(yè)研究(書山博士文叢)》為晚清新政時期的圖書出版業(yè)研究:1840年的鴉片戰(zhàn)爭,打開了中國緊鎖的大門,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震蕩和沖擊,近代化的序幕也就此拉開。受近代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變化的影響和制約,中國的圖書出版業(yè)也經歷了一個從傳統(tǒng)到近代的轉型過程,這一過程在近代中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開始到中日甲午戰(zhàn)爭結束為第一階段(1840-1895)。它是我國近代性質的圖書出版業(yè)產生和初步發(fā)展的時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是處于上升階段的世界資本主義不斷地向外擴張和蓄謀將中國變成其商品市場的必然結果。戰(zhàn)爭的結局早已為人們所熟知,腐朽落后的清朝政府在英國的槍口下被迫簽訂了屈辱的《中英南京條約》,接受了后者提出的全部侵略要求。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也趁火打劫。伴隨著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西方侵略者在中國獲得了割讓香港、五口通商、協定關稅、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等特權,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了嚴重侵害。從此以后,世界資本主義列強迅速發(fā)展起對中國的掠奪性貿易,逐步瓦解了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并使中國一步一步地變?yōu)榘胫趁竦匕敕饨ㄉ鐣N鞣轿幕谶@中間起到了各資本主義列強侵略中國開路先鋒的作用,并借助這一強權勢力提高其影響力,擴大其傳播的范圍。早在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前,受英國倫敦傳教會派遣的馬禮遜1807年就到了廣州,成了到中國開拓基督教在華傳教事業(yè)的第一位新教傳教士。從這時起,這些傳教士就在澳門、廣州和南洋等地來回穿梭,細致而頑強地做著自己的準備工作。例如,在馬六甲開辟傳教基地,開辦英華書院,培植傳教力量;設立印刷所,印刷傳播宗教書刊,等等。在這方面,馬禮遜的貢獻尤為突出。他獨自編撰的六巨冊《華英字典》,于1823年正式出版,它是中國歷史上出版的第一部中英大字典;他翻譯的圣經中文全譯本,也在這一年問世;為了便于在中國和馬來群島同時印制散發(fā)圣經,他雇用華人刻制了兩套圣經板片,分存兩地;他還請求倫敦傳教會為他在南洋的傳教基地運送來先進的平版印刷機械和金屬活字……這些基礎性的工作,為不久的將來傳教新局面的到來創(chuàng)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