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經(jīng)濟管理自我實現(xiàn)/勵志謀略十六策

十六策

十六策

定 價:¥12.00

作 者: (蜀漢)諸葛亮
出版社: 中國三峽出版社
叢編項: 千年經(jīng)典智慧書·外國卷
標 簽: 中國軍事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802234666 出版時間: 2008-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 頁數(shù): 97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諸葛亮(181—234),三國時期蜀漢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戰(zhàn)略家。字孔明,東漢瑯砑郡陽都(今山東沂南縣)人。漢靈帝光和四年(181)出生于瑯訝郡陽都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亮之父親諸葛硅,字君貢,東漢末曾為泰山郡丞。諸葛亮幼年父母去世,與姐弟投奔叔父諸葛玄。建安二年(197),諸葛玄病逝。諸葛亮和姐弟失去生活依靠,遂移居南陽,后結廬隆中(今湖北襄陽縣之西)隱居,靠耕田種地維持生計。建安四年(199),諸葛亮與友徐庶等師從水鏡先生司馬徽。他通曉天文地理,精通兵法。諸葛亮志向遠大,以天下為己任。他留心世事,對天下形勢了如指掌,人稱“臥龍”。建安十二年(207年),劉備兵敗屯軍新野。徐庶拜見劉備并向其舉薦諸葛亮說:“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劉備答日:“君與俱來?!笔唬骸按巳丝删鸵?,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保ā度龂尽な駮ぶT葛亮傳》)劉備遂三次造訪,才見到諸葛亮。這就是歷史上“三顧茅廬”的故事。諸葛亮時年二十七歲。劉備問計諸葛亮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諸葛亮便向劉備提出占據(jù)荊、益兩州,安撫西南各族,聯(lián)合孫權,整頓內(nèi)政,伺機從荊、益兩州兩路北伐曹操的策略,以圖統(tǒng)一中國,匡復漢室,恢復劉家帝業(yè)。此次所陳對策史稱《隆中對》(全文見本書附錄一)。諸葛亮從此成為劉備的主要謀士和軍師。此后劉備大體按諸葛亮這個計劃建立了蜀漢政權。建安二十六年(221年),諸葛亮勸諫劉備稱帝,繼承漢統(tǒng),國號漢,也叫蜀或蜀漢,定年號為章武,諸葛亮任丞相。諸葛亮初步實現(xiàn)了他的政治抱負。章武三年(223)劉備病逝,劉禪繼位,改元建興,諸葛亮被封武鄉(xiāng)侯,領益州牧,因劉禪年幼,西蜀政務都由他決定。當政期間,勵精圖治,努力推進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曾六次出兵伐魏,爭奪中原。建興十二年病逝于五丈原軍營。謚忠武侯。諸葛亮一生著作頗豐,多為奏表、兵法。而《便宜十六策》則是諸葛亮所作的唯一一部治國治軍的綜合性著作。全書分為十六部分(即十六策),分別為治國、君臣、視聽、納言、察疑、治人、舉措、考黜、治軍、賞罰、喜怒、治亂、教令、斬斷、思慮、陰察,涉及治國的方方面面。從其寫作的時間來看,是在蜀漢政權建立、劉禪即位以后,其口吻全然是對一個幼主的囑托和教誨。面對一個昏聵的幼主,帶著對幼主的無限忠誠,帶著托孤重任和對西蜀命運的無限憂慮,諸葛亮寫下了《便宜十六策》。由于“便宜”一詞古時指利于治國、合乎時宜的辦法或建議,而當代語言中“便宜”一詞的這種意義已不復存在,并且又是多音字,為了避免混淆,這里簡稱為《十六策》,以便于讀者閱讀理解而不產(chǎn)生歧義。我們不難看出,諸葛亮的《十六策》,是當時指導君主治國、將帥作戰(zhàn)的思想和行動指南,是中國版的《君王論》。它比意大利政治家馬基雅維利的《君王論》早1200多年。然而,《十六策》是建立在孔孟仁義道德基礎上的治國治軍指南,而馬基雅維利的《君王論》則放棄了道德規(guī)范,將所有手段置于道德規(guī)范之外——“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馬基雅維利認為,那些強暴狡詐、背信棄義的卑劣手段,只要有利于目標的實現(xiàn),就都是可取的,因而為邪惡的存在尋求某種合法性。這顯然與諸葛亮倡導的以孔孟之道為基礎的治國治軍方略是截然不同的??梢哉f,《十六策》是一部充滿高尚道德和高超智慧的治國治軍指南,對當今仍有其借鑒意義?!妒摺?,即《便宜十六策》,是諸葛亮一生治國治軍經(jīng)驗的系統(tǒng)總結,堪稱中國版《君王論》,比意大利政治家馬基雅維利的《君王論》早1200多年。但《十六策》是以孔孟仁義道德為基礎,而馬基雅維利的《君王論》則放棄了道德準則,將所有手段置于道德規(guī)范之外,二者相異迥然??梢哉f,《十六策》是一部充滿高尚道德和高超智慧的治國指南。

作者簡介

  叢書主編簡介李修生,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曾任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主任、古籍研究所所長。現(xiàn)為北京師范大學古籍研究所教授,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中心兼職教授,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委員。著有《元雜劇史》、《中國文學史綱要》(宋遼金元卷和明清卷);參加游國恩等主編的《中國文學史》(獲國家教委特等獎);主編國家古籍整理十年規(guī)劃項目《全元文》(共60卷,獲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科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文史英華》(獲北京市社科二等獎)。黃建華,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廣州翻譯協(xié)會會長。曾任廣州外國語學院院長、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校長、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譯審。長期從事外語教學與翻譯,曾獲法國政府頒發(fā)的教育勛章。主譯或翻譯《自然法典》、《公有法典》、《塞瓦蘭人的歷史》、《論實證精神》、《社會學方法》、《個體文化與大眾文化》、《中國社會文化史》、《蒙田人生隨筆》等哲學、社會科學譯著及《愛經(jīng)》、《夜之卡斯帕爾》多種文學名著。著有散文集《花都異彩》、《隨談錄》,以及詩集《遺珠拾撿》等。

圖書目錄

第一策 治國
第二策 君臣
第三策 視聽
第四策 納言
第五策 察疑
第六策 治人
第七策 舉措
第八策 考黜
第九策 治軍
第十策 賞罰
第十一策 喜怒
第十二策 治亂
第十三策 教令
第十四策 斬斷
第十五策 思慮
第十六策 陰察
附錄一 隆中對
附錄二 前出師表
附錄三 后出師表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