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開篇影像王國
研究重點
第一部分電影:歷史文獻
電影是對社會的反分析嗎?
撰寫歷史的三種方式
電影中的虛構與現(xiàn)實:以沙皇俄國的一次罷工為例
從《恰巴耶夫》看斯大林的意識形態(tài)
傳奇與歷史:《戰(zhàn)艦波將會號》
第二部分電影:歷史的代言人
新聞片點評:《再現(xiàn)歷史》
蘇聯(lián)勞動營:信息缺口
蘇聯(lián)政權與電影(節(jié)選)
美國的反納粹主義(1939年-1943年)(節(jié)選)
是否存在反軍國主義電影?
第三部分電影語言的運作方式
《猶太人蘇斯》中的“迭化”鏡頭
奧菲爾斯、阿里斯和塞杜伊影片中的訪談
如戲的歷史:阿貝爾·岡斯的《拿破侖》
第四部分制造影像的社會和接收影像的社會
影片中的論爭:《第三個人》
《大幻滅》的雙重反響
蘇聯(lián):都市里的電影人
第五部分電影中的歷史
《戰(zhàn)艦波將金號》的悖論
是否存在電影視角的歷史?
美國:電影與歷史意識
論電影中的革命:九點觀察
社會新聞與歷史寫作:弗里茲?朗的《M》
從《貝當》看讓·馬爾伯夫的創(chuàng)意
參考書目
各章原名及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