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藝術影視藝術電影和歷史

電影和歷史

電影和歷史

定 價:¥28.00

作 者: (法國)(Mare Ferro)馬克·費羅 著;彭姝祎 譯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快樂之眼·培文書系文化藝術譯叢
標 簽: 影視理論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301139066 出版時間: 2008-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 頁數: 188 字數:  

內容簡介

  電影,作為真下在的歷史代言人,以其獨特的方式發(fā)揮著作用。今后,史學家們會懂得,電影能通過其鮮明的話語,使人探知言下之意,并且,無論經實的還是虛構的,電影都構成了一座毋庸置疑的資料寶庫,從《大幻滅》互《拉孔布·呂西安》、從《猶太人蘇斯》到《第三個人》、從《M》到《共榮之路》,馬克·費羅展示了歷史與電影之間的各種相互介入,從而使我們更好地了解現(xiàn)代的古代社會。

作者簡介

  馬克?費羅:法國年鑒學派史學家,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史、俄國史專家,將電影作為文獻和媒介進行歷史研究的先鋒。著作甚豐,除本書外,其他主要著作存《法國史》(2001)、《歷史的禁忌》(2002)、《伊斯蘭教的沖擊》《電影,對歷史的一種解讀》(2003)等。彭姝祎:女,畢業(yè)于南京大學外語學院,獲文學學士學位?,F(xiàn)就職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主要譯著有《資本主義的危機》(合譯,2003年)、《歐洲一體化史:1945~2004》(合譯,2005年)。

圖書目錄

作者簡介
開篇影像王國
研究重點
第一部分電影:歷史文獻
電影是對社會的反分析嗎?
撰寫歷史的三種方式
電影中的虛構與現(xiàn)實:以沙皇俄國的一次罷工為例
從《恰巴耶夫》看斯大林的意識形態(tài)
傳奇與歷史:《戰(zhàn)艦波將會號》
第二部分電影:歷史的代言人
新聞片點評:《再現(xiàn)歷史》
蘇聯(lián)勞動營:信息缺口
蘇聯(lián)政權與電影(節(jié)選)
美國的反納粹主義(1939年-1943年)(節(jié)選)
是否存在反軍國主義電影?
第三部分電影語言的運作方式
《猶太人蘇斯》中的“迭化”鏡頭
奧菲爾斯、阿里斯和塞杜伊影片中的訪談
如戲的歷史:阿貝爾·岡斯的《拿破侖》
第四部分制造影像的社會和接收影像的社會
影片中的論爭:《第三個人》
《大幻滅》的雙重反響
蘇聯(lián):都市里的電影人
第五部分電影中的歷史
《戰(zhàn)艦波將金號》的悖論
是否存在電影視角的歷史?
美國:電影與歷史意識
論電影中的革命:九點觀察
社會新聞與歷史寫作:弗里茲?朗的《M》
從《貝當》看讓·馬爾伯夫的創(chuàng)意
參考書目
各章原名及出處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