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絨球娃娃”,顧名思義,就是毛茸茸的、圓頭圓腦的玩偶娃娃咯!回想起來,最早接觸手工絨球應該是在上小學的時候,當時還是穿著母親做的衣服上學的時代。母親總會在給我做的新衣服、新書包上掛幾個用拆的舊毛線制作的絨球,每次看著母親用毛線在手指繞幾圈,再稍微修剪一下,一個毛茸茸的小絨球就出現(xiàn)在我面前時,我總是打心底里佩服她。我一直堅信自己最終會走上民間工藝制作這條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心靈手巧的母親影響。誰會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竟然會在香港的同行那里看到已經“發(fā)揚光大”的絨球藝術,一個個可愛的卡通造型,簡直就像毛茸茸的小精靈一樣讓人心疼。多年前母親在燈光下為我纏絨球的場景再次浮現(xiàn)在眼前,我禁不住熱淚盈眶。朋友毫不藏私地把技巧教給了我,如何更方便地纏線,如何纏出更絢麗的色彩,如何組合和搭配造型……比起母親當年的絨球來說,其實已經精細和復雜了好多。把做好的作品拿給母親看時,母親倒不以為然起來了:“哎呀,這個呀,我多年前就會了?。 笔前。寢?!我又怎么不知道呢?無論多么絢麗、多么時尚、多么藝術……它們,又怎么能和您當年為我纏繞的最簡單的一顆絨球相比呢?好了,還是趕快進入正題吧,我在書中把絨球的制作從基礎到實戰(zhàn)都做了詳細的解說。毛線用普通的不要太細的即可,纏線用的絨球器在網上商店里有很多,購買很方便。當然,用自己做的紙板絨球器就更加方便了。最后,還要感謝我的朋友Yali為我拍攝出精美的圖片,還有我老弟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