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教育/教材/教輔教育各級教育面向21世紀高校素質教育新體系

面向21世紀高校素質教育新體系

面向21世紀高校素質教育新體系

定 價:¥20.00

作 者: 邱觀建
出版社: 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各級教育

ISBN: 9787562926306 出版時間: 2007-1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大32開 頁數(shù): 285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21世紀是一個以和平與發(fā)展為時代主題的世紀。是一個知識化、信息化的時代。世界政治的多極化和國際經(jīng)濟的全球化、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國民的素質和民族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國際競爭中占主導地位。新世紀,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發(fā)展的新階段,培養(yǎng)與現(xiàn)代化要求相適應的數(shù)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是21世紀中國高等教育的歷史使命。21世紀,國家間以經(jīng)濟和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競爭,其實質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素質的競爭。高校要努力培養(yǎng)適應21世紀經(jīng)濟、科技發(fā)展和社會進步需要的高素質人才,要根據(jù)新世紀經(jīng)濟、科技和社會發(fā)展的要求以及當代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遵循高等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特點,在深化教育改革中全面推進高校學生素質教育,培養(yǎng)和造就高素質的創(chuàng)新人才。

作者簡介

暫缺《面向21世紀高校素質教育新體系》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導言 高校素質教育的發(fā)展及其意義
一、素質教育的發(fā)展及其價值
二、面向21世紀高校素質教育研究的意義
三、面向21世紀高校素質教育新體系的研究內容
第一章 高校素質教育的意義、內涵與特點
一、高校素質教育的意義
(一)素質教育是知識經(jīng)濟的內在要求
(二)素質教育是教育本質的回歸
(三)素質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本體構成
二、高校素質教育的內涵
(一)素質與素質教育
(二)素質教育與全面發(fā)展教育
(三)素質教育與個性教育
(四)素質教育與人的現(xiàn)代化
三、高校素質教育的特點
(一)主導性與主體性
(二)基礎性與發(fā)展性
(三)整體性與層次性
(四)理論性與實踐性
第二章 高校素質教育的理論基礎
一、我國古代素質教育理論
二、西方素質教育理論
三、馬克思主義素質教育理論
第三章 高校素質教育的目標與原則
一、素質教育目標構建的基本問題
(一)素質教育目標體系的內涵與意義
(二)高校素質教育目標體系構建的理論依據(jù)
(三)高校素質教育目標體系構建的原則
(四)高校素質教育目標體系構建的策略
(五)高校素質教育目標體系構建的途徑
二、素質教育的基本目標體系
(一)政治素質教育目標
(二)思想素質教育目標
(三)道德素質教育目標
(四)法制紀律素質教育目標
(五)科技素質教育目標
(六)創(chuàng)新素質教育目標
(七)人文素質教育目標
(八)心理素質教育目標
(九)身體素質教育目標
(十)社會實踐素質教育目標
三、素質教育實施的基本原則
(一)學生主體地位與教師主導作用互動原則
(二)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結合原則
(三)內化與外化統(tǒng)一原則
(四)道德進步與智力發(fā)展交融原則
第四章 高校素質教育的方法體系
一、素質教育方法的內涵和特點
(一)素質教育方法的內涵
(二)素質教育方法的特點
 二、素質教育方法的層次結構
(一)素質教育基本方法
(二)實施素質教育的操作方法
(三)實施素質教育方法的藝術和技巧
三、高校學生素質教育方法的新體系
(一)課堂教學
(二)講座、報告
(三)素質教育活動
(四)網(wǎng)絡教育
(五)社會實踐
第五章 高校素質教育的內容體系
一、政治素質教育
(一)政治與政治素質
(二)政治素質教育的作用和意義
(三)政治素質教育的內容
(四)政治素質的培養(yǎng)
二、思想素質教育
(一)思想與思想素質
(二)思想素質教育的作用和意義
(三)思想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
(四)大學生思想素質的培養(yǎng)
三、道德素質教育
(一)道德素質概述
(二)道德素質教育的意義和作用
(三)道德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
(四)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
四、法制紀律素質教育
(一)法制紀律素質教育的重要性
(二)法制紀律素質教育的基本內容和主要途徑
五、科學技術素質教育
(一)科學技術與科學技術素質
(二)科學技術素質是當代大學生的必備素質
(三)大學生科學技術素質的培養(yǎng)
六、創(chuàng)新素質教育
(一)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新素質
(二)創(chuàng)新素質教育的目的和意義
(三)創(chuàng)新素質教育的內容
(四)大學生創(chuàng)新的心理機制
(五)大學生創(chuàng)新素質教育的途徑
七、人文素質教育
(一)人文素質概述
(二)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
(三)人文素質教育應注重的環(huán)節(jié)
八、心理素質教育
(一)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意義
(二)心理素質教育的基本原則
(三)心理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
(四)心理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
九、身體素質教育一
(一)身體素質教育的性質與特點
 ?。ǘ┥眢w素質教育的途徑與模式
(三)身體素質教育的內容與方法
十、實踐能力素質教育
(一)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基本內涵
(二)大學生實踐能力素質的培養(yǎng)
第六章 高校素質教育環(huán)境
一、素質教育與高校學生工作
(一)素質教育與高校學生工作面臨的新挑戰(zhàn)
(二)素質教育與高校學生工作的創(chuàng)新
(三)素質教育與高校學生管理工作
(四)素質教育與學生資助體系建設
(五)素質教育與學生的成長成才服務工作
二、高校素質教育與學校管理
(一)學校管理與素質教育的關系
(二)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學校管理理念
(三)教學管理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保證
(五)后勤服務是素質教育的重要保障
三、高校素質教育的校園環(huán)境建設
(一)高校校園環(huán)境
(二)高校校園環(huán)境的素質教育功能
(三)高校素質教育的校園環(huán)境建設
四、高校素質教育的若干內外部關系
(一)高校素質教育與基礎教育
(二)高校素質教育與專業(yè)教育
(三)高校素質教育與家庭教育
(四)高校素質教育與社會環(huán)境
第七章 素質教育社會資源開發(fā)與利用
一、素質教育社會資源
(一)資源、教育資源與教育社會資源
(二)素質教育社會資源及其結構
二、素質教育社會資源的合理開發(fā)
(一)素質教育社會資源開發(fā)的必要性
(二)素質教育社會教育資源合理開發(fā)的基本原則
(三)素質教育社會資源開發(fā)的主要形式
三、素質教育社會資源的有效利用
(一)素質教育社會資源有效利用的重要性
(二)素質教育社會資源有效利用的基本原則
(三)素質教育社會資源利用的基本形式
第八章 高校素質教育評價體系
一、新世紀高校素質教育評價的含義
二、新世紀高校素質教育評價的特點
(一)評價標準的多元化
(二)評價功能的導向性
(三)評價對象的綜合性
(四)評價主體的廣泛性
(五)評價方法的多樣化
(六)評價結果的激勵性
(七)評價內容的全面性
三、新世紀高校素質教育評價的目的和意義
 ?。ㄒ唬┙⒏咝K刭|教育評價體系是全面貫徹落實我國教育方針的需要
(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
(三)進一步推進高校素質教育深入發(fā)展的需要
四、新世紀高校素質教育評價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二)基本原則
五、新時期高校素質教育評價體系的構建
(一)高校素質教育評價的理論模式
(二)高校素質教育評價的方法
(三)高校素質教育評價指標體系的主要內容
(四)高校素質教育評價指標體系方案
(五)高校素質教育工作評價的組織實施
附錄一 武漢理工大學21世紀大學生素質教育工程實施大綱
附錄二 創(chuàng)新求實“三品”育人開創(chuàng)學生素質教育新局面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