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對文化的輸入和了解絕不能再“厚此薄彼”。固然,今天仍然有少數日本右翼分子試圖用卑劣的手段掩蓋那段令大和民族蒙恥的血腥史實,但我們還是應該以宏闊的歷史氣度、開放的文化心態(tài)了解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了解日本文化。因為要固守民族的文化之根,我們不能單面守護自己的文化母體,而是要積極了解異域文化,吸收和借鑒異質文化的精髓。知己知彼,才能百戰(zhàn)不殆。2001年12月7日,南京大學成立了“中日文化研究中心”。“中心”下設的“日本學術譯叢編輯部”致力于譯介日本代表性的學術研究成果,在南京大學出版社的《當代學術棱鏡譯叢》中專門設置了“廣松哲學系列”,所譯著作在中國哲學界已經引起了強烈反響。不過這次的譯叢“看東方:日本社會與文化”與之有較大的不同。如果說“廣松哲學系列”目的在于譯介前沿性學術成果的話,那么此譯叢在選書時看重的則是知名度、影響力和可讀性。也就是說,這是一套針對一般讀者而非專業(yè)讀者的譯叢。所譯介的七種圖書,都是由日本著名學者撰著的論述日本文化的專業(yè)著作。內容涉及日本的意識構造、風土人情、國民性格、文化特征等。美國著名社會學家本尼迪克特的《菊與刀》是一本為大家熟知的分析日本國民性的經典著作,她的異域文化背景和獨到的研究視角是對日本國民和文化性格的一次本質探析。而日本本土學者撰寫的類似的著作,則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研究視域——這種交叉的學術視野可以多棱鏡地折射日本社會與文化。當然,其中的褒美和謚惡,則要靠讀者的明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