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古籍/國學國學入門談國學(季羨林自選集)

談國學(季羨林自選集)

談國學(季羨林自選集)

定 價:¥26.80

作 者: 季羨林
出版社: 華藝出版社
叢編項: 季羨林自選集
標 簽: 國學普及讀物

ISBN: 9787801429650 出版時間: 2008-05-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 頁數(shù): 252 pages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國學決不是“發(fā)思古之幽情”。表面上它是研究過去的文化的,因此過去有一些學者使用“國故”這樣一個詞兒。但是,實際上,它既與過去有密切聯(lián)系,又與現(xiàn)在甚至將來有密切聯(lián)系。把中國文化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認識、理解、欣賞等等,這屬于知的范疇;一部分是納紀倫常、社會道德等等,這屬于行的范疇。這兩部分合起來,形成了中國文化。為什么西方某一些人士也瞧不起我們呢?我覺得,在這里,我們自己和西方一些人士,都缺少歷史的眼光。我們自己應該避免兩個極端:一不能躺在光榮的歷史上,成為今天的阿Q;二不能只看目前的情況,成為今天的賈桂。傳統(tǒng)文化代表文化的民族性,現(xiàn)代化代表文化的時代性。二者都是客觀存在,是否定不掉的。二者之間的關系是矛盾統(tǒng)一,既相反,又相承。歷史上所謂現(xiàn)代化,是指當時的“現(xiàn)代”也可以叫作時代化。

作者簡介

  季羨林,生于1911年8月,山東清平(今臨清市)人。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專修德文。1935年秋入德國哥廷根大學主修印度學,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羅文等古代語言。在德期間,發(fā)表論文多篇,獲得國際學術界高度評價。1946年回國,受胡適、傅斯年、湯用彤三位先生之聘,為北京大學教授,主持創(chuàng)辦東方語言文學系。1956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78年曾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等職。期間還先后擔任過中國外國文學學會會長、中國南亞學會會長、中國民族古文學學會名譽會長、中國語言學會會長、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長等。季先生的學術研究領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語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羅文譯釋、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較文學、文藝理論、東方文化、敦煌學等,范圍之廣,國內(nèi)外罕見。他的100多部著作已匯編成24卷《季羨林文集》。他主持編纂的《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傳世藏書》、《神州文化集成》、《東方文化集成》等大型叢書在傳播中國傳播文化、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圖書目錄

國學漫談
  對國學研究的幾點看法
  21世紀國學研究瞻望
  略說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及其特點
  中國文化的內(nèi)涵
  “天人合一”新解
  關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再思考
  國外中國學研究
  從宏觀上看中國文化
  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化
  從太學到北大
  論書院
  柳暗花明又一村
    ——紀念中國文化書院創(chuàng)建十周年
  關于神韻
  中國知識分子的愛國傳統(tǒng)
  尋根漫談
  尊師重道
  中國姓氏文化
  中國楹聯(lián)
  東方風俗文化
  雅文化與俗文化
  精華與糟粕
  漫話歷史題材
  漫談皇帝
  漫談古書今譯
  漫談竹枝詞
  漫談文學作品的階級性、時代性和民族性
  文學批評無用 論
  歷史研究斷想
  中國古史應當重寫
  建議重寫《中國通史》
  含英咀華 古為今用
    ——就編纂《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答記者問
  成語和典故
  《儒林外史》取材的來源
  《論語》與《孫子兵法》
  老子在歐洲
  饒宗頤先生的為人與為學
  推薦《吳宓與陳寅烙》
  專而又通的榜樣
  研究中國文化應該把宗教考慮進來
  佛教的傳入中國
    ——兩種文化的撞擊和吸收
  作詩與參禪 
  《西游記》與《羅摩衍那》
    ——讀書札記
  唐初統(tǒng)治者對宗教的態(tài)度 
  禪宗是佛教中國化的產(chǎn)物
  佛教對于宋代理學影響之一例
  關于中國彌勒信仰的幾點感想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