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的形成由早期的簡明樸質、雄偉挺秀,到后期的精巧圓熟、莊嚴富麗,從印度模式轉換為中國模式及其他模式。就如同佛教傳入中國,經過在歷史長河中的弘傳,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佛教一樣。在這個轉變當中,隨著時代的變遷,文化背景的不同,佛像的形成風格也在不斷改變,由于這種改變,佛像由早期的寺院供奉、信徒瞻仰,逐步轉向了藝術化進程,讓佛像在寺院供奉與藝術審美之間共享。佛教的生命力,來自它博大的包容性、深邃內涵,而佛教藝術則具有同樣的包容性。在佛教傳入中國后,接踵而來的佛像塑造、繪畫藝術對中國傳統(tǒng)繪畫、雕塑等方面起到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在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完全融合后,成為了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代表,如敦煌佛像藝術體現(xiàn)出的佛教繪畫、彩塑藝術精華,云崗石窟、龍門石窟體現(xiàn)出的石刻藝術,還有被譽為“東方最大的塑像博物館”之稱的麥積山石刻佛像藝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