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jié),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是重要的“八節(jié)”(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有著獨特的紀念方式。這是一個祭拜祖先的節(jié)日,掃墓、祭奠昭示著血脈的繼承,使祖先與后代之間有了聯系,讓年輕一代知道敬老尊賢、慎終追遠。清明節(jié)又叫踏青節(jié),正是這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jié),也正是人們春游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開展打馬球、蕩秋千、蹴鞠、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的習俗。其實民間長期有著清明踏青的習俗,著名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極其生動地描繪了宋代清明時節(jié),京都人民踏青郊游,市集買賣的熱鬧情景。本書選錄清明詩詞曲近八十首,加以注釋和賞析。清明節(jié)俗之所以能歷久彌新,是因為它符合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敬畏先靈、珍惜現世的共同心理需求,而正是這些作品真實地呈現了這一民族心理的積淀過程,希望今天的讀者能通過這份珍貴的民族記憶,加深對清明節(jié)的體認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