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功能學科是由生理學、藥理學和病理生理學為主組成的醫(yī)學基礎學科群,不僅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相互滲透性,而且有一定的實踐性和相互融合性。但是,傳統的醫(yī)學功能學科實驗教學依附于各自的學科,教學內容側重于演示現象,驗證課堂理論,缺乏相互滲透與融合,不利于學生從整體上系統掌握功能學科的理論知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為此,在借鑒國內先進教學理念和方法基礎上,經過幾年教學改革與探索,在明確學生培養(yǎng)目標的前提下,理清醫(yī)學功能學科實驗教學的基本思路,形成了三個階段的實驗教學思路與模式。第一階段為基礎性功能實驗;第二階段為綜合性功能實驗;第三階段為探究性功能實驗。在教學安排上,依據不同專業(yè)選擇不同的實驗組合,同時更多傾向于探究性實驗安排。在探究實驗動物、離體器官、組織細胞的各種功能與代謝變化,以及探索在疾病狀態(tài)或藥物干預下的變化規(guī)律的同時,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長知識,提高動手的能力,并激發(fā)學生探索未知的興趣與學習的熱情。目前,已出版的功能學科實驗教材種類繁多,且各具特色。但是,大多是針對本科的通式實驗教學內容而進行編排的,實驗原理、實驗內容尚不夠全面、豐富,難以滿足教學對象的多層次化和探究性實驗所涉及多學科交叉的現實。因此,充分吸收其他學科的實驗新成果于功能學科實驗教材中,從而指導學生進行功能學科的科學實踐。有鑒于此,我們編撰了《醫(yī)學功能學科實驗原理與方法》教材。全書共分十章,內容涉及功能學科實驗的諸多方面,包括基本實驗理論、實際實驗操作,具體實驗內容以及常用動物正常的生理、生化指標等等。每一章都力求做到內容系統、數據正確,同時脈絡清晰,語言規(guī)范。在第五、六章中,對傳統的功能實驗進行必要細化和界定。在第七章中,本書對探究性實驗的實施進行了體會性闡述。在第八章中,著重介紹了探究性實驗中可能涉及的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免疫學等常用實驗之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