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緣起
第一章 導言:近代日本漢學研究的觀點與方法
一、近代日本漢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二、近代·日本·漢學
三、觀點與方法
四、概念及意涵
第二章 “漢學”、“儒教”、“孔子教”與“支那學”——由“儒學”的表述論代日本漢學之內涵與特征
一、“儒學”的表述與宗教性論爭
二、“儒學”的轉型
(一)由古典注釋之學到經世濟民之學
?。ǘ白诮獭保╮eligion)概念的確立與“漢學”
三、“儒教主義”式的德育
(一)教育與宗教的沖突
?。ǘ┤毡臼健翱鬃咏獭钡某霈F
四、“漢學”與“支那學”間的齟齬
五、表述的暖昧性與生產性
第三章 “東洋”、“東亞”、“西洋”與“支那”——近代日本對國家主體性和普遍性的企求
一、“東洋”的復義
二、歷史上的“東洋”圖像
三、實體或是想象的——“東洋”、“東亞”論
?。ㄒ唬皷|洋”論
?。ǘ皷|亞”論
四、顯在的副題“西洋”與潛在的主題“支那”
五、表層的連續(xù)與內在的斷裂
第四章 “天道”、“天命”、“王道”與“皇道”——由近代日本天皇政治論德治與血緣的扦格
一、由中央到終端
二、中日帝王的神圣化
三、天皇親政與“天道”、“天命”論
四、“王道”、“皇道”之樂土:“偽滿州國”
五、文化的繼承和轉化
第五章 井上哲次郎的《敕語衍義》——關于“忠孝”的義理新詮
一、井上哲次郎其人及所撰《敕語衍義》
二、儒家道德論的抬頭
三、《敕語衍義》“忠孝”觀的特色
四、忠孝難兩全——與中國傳統(tǒng)君臣、忠孝思想的比較
五、重特殊而輕普遍的思維
第六章 服部字之吉的“孔子教”論——關于“革命”及“國體”說的考察
一、中國的“孔教”、日本的“孔子教”
二、現實的中國和理想的中國
三、“湯武放伐”與“易姓革命”的詮釋
四、“國體”說——近代日本的咒縛
五、漢學的實踐性
附錄一 近代日本漢學的庶民性特征——漢學私塾、漢學社群與民間祭孔活動
一、近代的漢學塾
?。ㄒ唬┦锥既Φ臐h學塾
?。ǘ┑胤降臐h學塾
二、漢學社群——以“斯文會”為例
?。ㄒ唬八刮膶W會”的成立及其背景
(二)“斯文會”的組織與活動
三、民間祭孔活動
四、近代日本漢學的庶民性特征
附錄二 “西洋倫理”與“東洋道德”的交會——由井上哲次郎對“東洋哲學史”的實踐談起
一、關于“日本哲學史”的省思
二、從蘭學到英法哲學的移植
三、學院哲學的形成與“東洋哲學史”的提出
四、西洋倫理與東洋道德的融攝
附錄三 近代日本漢學思想年表
參考書目
名詞索引
人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