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進程之起點,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公司制度是洋務運動的重要內容之一,近代中國公司制度的產生、發(fā)展及演變的過程也反映著中國近代化發(fā)展歷程的特殊性。今天,公司制度改革仍然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雖然在時間上二者已相距甚遠,然而,就其內容而言卻仍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就我國公司制度變遷的推動性力量而言,過去和現在均帶有政府主導和推動的痕跡,政府行為對公司制度演變有巨大的影響。因此,研究近代中國公司制度演變的歷史無疑對當今國有企業(yè)改革有著積極的借鑒作用,尤其是作為中國工業(yè)化階段早期主導性形式的“官督商辦”公司制度模式,既是中國官本位傳統(tǒng)在社會轉型時期延伸的產物,也是在社會化生產方面邁進過程中摹仿西方現代公司制度產生的新型經濟主體。 借助于這面“鏡子”,我們可以發(fā)現近代中國公司制度發(fā)展過程中的得失,并為當今企業(yè)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鑒,減少改革的成本,達到少走彎路、提高改革效率的目的。 出于上述目的,本書以時間先后為順序總結評價了近代中國公司治理思想演變與制度變遷過程,即以1872年作為近代中國公司治理思想和治理制度研究的時間起點,將近代中國公司治理思想演變和制度變遷過程分為以下五個時期:晚清時期(1872~1911)、民初及北洋政府時期(1912~1927)、南京國民政府前十年(1928~1937)、抗日戰(zhàn)爭時期(1937~1945)以及抗戰(zhàn)勝利后(1945~1949),歸納了各時期近代中國公司治理思想和治理制度的特色,揭示了不同時期近代中國公司治理思想和制度之間的繼承、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的邏輯關系。 本書的另一重要線索是近代中國公司法的演變過程,作為界定、規(guī)范公司治理機制的重要的制度性規(guī)范,本書先后考察了1904年《公司律》、1914年《公司條例》、1929年《公司法》以及1946年《公司法》中所體現出來的主要公司治理思想及治理制度的演變過程。就論述的著力點而言,本書重點考察了各時期近代中國公司治理思想和治理制度中的官商關系,指出了各階段官商關系的特點,顯示了近代中國在市場、法制規(guī)范不健全情況下公司治理機制中官商之間的博弈過程,并闡明了近代中國公司治理思想和治理制度發(fā)展過程中的失誤、成就以及發(fā)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