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從政治哲學的視閾,對哈貝馬斯的話語政治理論進行的闡釋與解讀,是從整體上述介話語政治思想的進一步嘗試。本書以政治理性的追尋為起點,以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運用結構理論、歷史分析法和比較法研究問題。從政治哲學的角度論述復雜社會條件下政治理性的演進過程,話語政治理論的提出以及話語政治的涵義,揭示話語政治理論在后形而上學時代的政治理性意義,以及話語政治理論在西方政治哲學史上特別是當代政治哲學中的地位。以話語政治理論關于現(xiàn)代國家的合法性問題為基點,對構成話語政治理論的諸方面問題進行詳細考察。從市民社會與國家、政治公共領域與政治系統(tǒng)、交往權力與政治權力之間的關系角度對其國家理論進行闡述;通過歷史地考察自由主義民主和共和主義民主兩種政治理論模式的不足,論述話語政治的程序主義民主模式思想;通過歷史地考察理性道德法和實證法理論的不足,闡發(fā)話語政治的程序法思想;通過與康德的永久和平觀、羅爾斯的萬民法的比較研究,評析話語政治理論關于全球民主治理體制的設想。通過研究,旨在明確以下觀點:從西方政治思想家對話語政治所做的描述中歸納出話語政治的涵義。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和觀點,對話語政治理論在學理上的得失進行批判性分析。通過與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的對比,揭示話語政治理論的根本缺陷在于,由于沒有公正地對待馬克思的遺產,缺失了如何為民主創(chuàng)造現(xiàn)實的社會經濟條件這一重要的理論環(huán)節(jié),使得它的批判性只能停留在理論中,無法轉變?yōu)楝F(xiàn)實的政治綱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