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偏頭痛”,“問題”也?!秱鹘y(tǒng)中國的偏頭痛》是中國問題學創(chuàng)始人、經濟學家胡星斗探討中國問題的學術文論集。書中,作者虛構了數(shù)十名已故的中外文化名人和當代人物言行,如魯迅、孔子、老子、梁啟超、徐志摩等,完成了對中國思維、哲學、文化、社會、謀略、文藝等九領域問題的解讀與批判。同時,作者繼承魯迅之 精神,借鑒《莊子》之風格,嘗試以現(xiàn)代主義小說、散文的寫作手法,闡述嚴肅的學術主題,妙趣橫生,以理服人,可讀性強。中國人不喜歡抽象論證,也不太相信奇跡,而更重視非理性的頓悟、直覺、體驗和感性,重視生機勃勃的自然和生活。中國近代以來落伍了,其實,從思維模式上來說,從幾百年前甚至于上千年前就開始落后于人了。中國人善于利用相對化手段化劣勢為優(yōu)勢,所謂“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是也。因此,也往往欺軟怕硬,并以此作為精神補償。詩歌的形象思維方式非常適合于在抽象思維方面比較笨拙的中國人,這可能就是中國成為“詩國”的原因。兩千多年來,中國知識分子的精力耗費在兩個方面,一是對儒、道、佛的鉆研上,二是對方術、神秘學的推究上。作為西方醫(yī)學的補充,中醫(yī)可以繼續(xù)存在下去。不過,中醫(yī)必須結合現(xiàn)代科技才有發(fā)展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