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圖冊》講述地球是一個旋轉橢球體。赤道半徑為6378千米,極半徑為6357千米,表面總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地球圍繞通過球心的軸自轉,自轉軸對著北極星方向的一端稱北極,另外一端稱南極。地球表面上距南、北兩極相等的大圓稱赤道,全長40076千米。地球表面上連接南北兩極的縱線稱經線,也稱子午線。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臺原址的經線為零度經線,也稱本初子午線。從本初子午線向東分作180度,稱東經;向西分作180度,稱西經。東經180度經線和西經180度經線是同一條線。本初子午線以東的半球稱東半球,以西的半球稱西半球。在制作地圖時,為使歐洲和非洲完整,習慣上以西經20度和東經160度的經線圈劃分,亞洲、歐洲、非洲所在的半球稱東半球,北美洲和南美洲所在的半球稱為西半球。地球表面上與赤道平行的小圓稱緯線。赤道為零度緯線。從赤道向北和向南各分作90度,北極和南極分別為北緯90度和南緯90度。通常還把緯度分成高、中、低緯三部分。緯度零度-30度稱低緯度,50度-60度稱中緯度,60度-90度稱高緯度。23度27分的緯線為回歸線,赤道以北的稱北回歸線,以南的稱南回歸線。66度33分的緯線為極圈,赤道以北的稱北極圈,以南的稱南極圈。緯度高于極圈的區(qū)域統(tǒng)稱兩極地方。赤道以北的半球稱北半球,以南的稱南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