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香港小說的歷史行程復雜,主要因為香港是一個商業(yè)社會,市場充滿文字商品,使研究者在探討時不易分清小說所具的個體價值與社會價值。因此,細讀袁良駿寄給我的《香港小說流派史》目錄后,我不得不承認將雅俗兩種小說合在一起討論,會更清楚呈現(xiàn)香港小說所具的文學性質。事實上,寫《中國文學史》與《中國俗文學史》的鄭振鐸在20世紀30年代曾強調“正統(tǒng)文學的發(fā)展與‘俗文學’的發(fā)展是息息相關的”。既然如此,編寫《香港小說流派史》時,只要對文學價值的復雜性能夠按事理解釋,不包括黃色小說、低劣小說、廉價小說和供人消遣的小說,即使將雅俗小說合在一起探討,也不成問題。季羨林在《雅俗文化書系·總序》中就有這樣的意見:“俗文學和流行的音樂與歌唱中確實有一些內容不健康的東西。但是其中也確實有一些能對讀者和聽眾提供美的享受的東西,不能一筆抹煞(殺),一棍子打死?!毕愀坌≌f的曲折歷程一直不受重視,治學嚴謹的袁良駿花許多精力和時間去搜集、審查、爬梳香港小說,按照“史有實據”的原則進行研究與總結,寫成《香港小說流派史》,有詳盡的論述,有入微的剖析,有正確的視點,有獨到的見解,是一本好的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