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讀了此書,認為作者只是對古人的某些注釋提出辯解,而沒有看到作者正在努力重塑中國文化上一個精深、博大、高明、圓融的思想體系,就是沒觸及到本書的精髓。記載孔子及其弟子們言行的《論語》兩千五百年來對中國人的思想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但《論語》成書之時,印刷術尚未發(fā)明,全靠一代一代的學人輾轉傳抄,因此每每有抄錯的字句,或竹簡穿錯了順序。又不免有無聊文人,自作主張,將自己的話添加進去。在過去的兩千五百年之中,也有不少有心人,以他們的學識與智慧糾正了《論語》之中的一些錯誤,或誤解愿意的解釋,雖則其中也有少數改錯了的,或解釋錯了的,但有探究才會離真相愈來愈近。一切都是為了探究這本文化寶典——《論語》的真實價值,正是蕭民元先生撰寫《論語辨惑》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