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中國哲學致良知論·王陽明去惡思想研究

致良知論·王陽明去惡思想研究

致良知論·王陽明去惡思想研究

定 價:¥25.00

作 者: 胡永中
出版社: 巴蜀書社
叢編項: 儒道釋博士論文叢書
標 簽: 中國古代哲學

ISBN: 9787807520566 出版時間: 2007-1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0開 頁數(shù): 282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王陽明的致良知說是自孟子以來性善論發(fā)展的成熟形態(tài)。其所謂良知主要有三層含義:道德標準、道德主體、存在自身。陽明認為良知是純粹先天的。實際上,良知的不同含義各有其來源。作為一個整體,良知是后天的,但這并不妨礙其在道德修養(yǎng)中發(fā)揮重要作用。陽明對善惡的相對性和絕對性有相當明確的認識。其所謂惡,一般指私欲,是站在社會主體的立場作出的負面的道德評判。陽明認為,只有通過去惡(即“破心中賊”),個體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才有成圣的希望,社會才能實現(xiàn)穩(wěn)定與和諧。其修身之道以去惡為特色,主要包括立志、改過、靜坐、事上磨煉、戒慎恐懼、知行合一等方法。陽明不僅重視去已之惡,還很重視去人之惡,因而十分注重教化。其教化方式主要有三種:教育、告諭、鄉(xiāng)約。致良知說在現(xiàn)代社會仍有重要價值。它不僅是構(gòu)建矯正哲學的最佳資源,而且可以在創(chuàng)造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發(fā)揮積極作用。

作者簡介

  胡永中,男,1969年生,湖南婁底人,副教授職稱。1986年開始從事教學工作,后又不斷深造。1999年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哲學系,獲哲學碩士學位。1999年至2003年在中央司法警官學院任教。2003年9月至2006年6月在北京師范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學習,獲哲學博士學位。2006年7月至今在上海對外貿(mào)易學院任教。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哲學與中國文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曾在《中國哲學史》、《國際儒學研究》、《中國監(jiān)獄學刊》等刊物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十多篇,主編、參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等四部教材,合著《韓非子治世大智慧》、《注譯》、《當代中國司法腐敗現(xiàn)象及對策研究》等書,有多項成果獲獎。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節(jié) 寫作緣起與意義
 第二節(jié) 關(guān)于研究方法
第一章 王陽明致良知說概述
 第一節(jié) 提出致良知說的理論背景
  一 朱子理學盛極而衰
  二 心學思潮曲折發(fā)展
 第二節(jié) 提出致良知說的經(jīng)過
  一 致良知說的理論淵源
  二 致良知說的提出過程
 第三節(jié) 良知的內(nèi)涵與來源
  一 良知人人皆有
  二 良知的內(nèi)涵
  三 良知的來源
 第四節(jié) 良知與致良知
  一 致良知的內(nèi)涵
  二 本體與工夫
 第五節(jié) 有關(guān)致良知說的其它幾個問題
  一 致良知說在陽明學說中的地位
  二 壬陽明理論思維的特點
  三 陽明與朱子的關(guān)系
第二章 王陽明對于惡的認識
 第一節(jié) 惡的本質(zhì)
  一 惡的內(nèi)涵
  二 惡的相對性
 第二節(jié) 惡的起源
  一 四句教
  二 心體與軀殼
 第三節(jié) 去惡的必要性與可能性
  一 去惡的必要性”
  二 去惡的可能性
第三章 王陽明論去惡工夫
 第一節(jié) 立志
  一 立志為本
  二 立志之方
  三 立志之效
 第二節(jié) 改過
  一 反省
  二 悔咎
  三 去傲
  四 責善
 第三節(jié) 靜坐
  一 靜坐四階段
  二 價值與方法
 第四節(jié) 事上磨煉
  一 須在事上磨
  二 磨煉之法
 第五節(jié) 戒慎恐懼
  一 戒懼與慎獨
  二 敬畏與灑落
  三 戒懼之道
 第六節(jié) 知行合一
  一 內(nèi)涵
  二 立言宗旨
第四章 王陽明的教化之道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教育
  一 講學
  二 辦學
  三 教育理論
 第三節(jié) 告諭
  一 告諭“父老子弟”
  二 告諭“頑民”、“盜賊”
  三 告諭“新民”
 第四節(jié) 鄉(xiāng)約
  一 《南贛鄉(xiāng)約》及其推行
  二 《南贛鄉(xiāng)約》的影響
余論:致良知說的現(xiàn)代價值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