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是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戰(zhàn)爭經驗總結而成的一部兵書,是我國古代兵家計謀的總結和軍事謀略學的寶貴遺產。《三十六計》原書,至今無準確年代和作者可考,大概成書時間在明清之交。所謂“三十六計”,原本是形容計策很多的意思,并不是真的只有僅僅三十六條計策,但因為其在成書之前就有“三十六計”一說,于是,人們精心收集搜羅了在我國古代民間流傳甚廣的種種計策,湊成三十六條,使其內容與名稱相吻合。為了便于人們熟記這三十六條兵法計謀,昔日有位學子在潛心鉆研一番后,從“三十六計”的每計計名中各取一字,依序組成一首詩: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賊,魚蛇海問笑,羊虎桃桑隔,樹暗走癡故,.釜空苦遠客,屋梁有美尸,擊魏連伐虢?!度嫛吩瓡凑諔?zhàn)爭中的實際運用,共分為六類,依次為勝戰(zhàn)計、敵戰(zhàn)計、攻戰(zhàn)計、混戰(zhàn)計、并戰(zhàn)計、敗戰(zhàn)計。每一類中各包含六條計謀,總共三十六計。其名稱,有些來自歷史典故,如‘‘暗渡陳倉”、“瞞天過海”等;有些來自真實的戰(zhàn)爭案例,如“欲擒故縱”、“走為上”等;更多的則來自在民間流傳已久的成語,如“順手牽羊”、“打草驚蛇”、“無中生有”、“拋磚引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