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建筑科學建筑結構建筑抗震設計(第二版)

建筑抗震設計(第二版)

建筑抗震設計(第二版)

定 價:¥38.00

作 者: 薜素鐸,趙均,高向宇 編著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標 簽: 建筑結構

ISBN: 9787030191779 出版時間: 2003-08-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70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按《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01)編寫,主要闡述建筑抗震設計理論與方法。全書共分十章,主要內(nèi)容包括:地震與抗震概論,建筑場地與地基基礎,地震作用與結構抗震驗算,結構非彈性地震反應分析,多層及高層鋼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設計,多層及高層鋼結構房屋抗震設計,砌體結構房屋抗震設計,單層廠房抗震設計,隔震與消能減震設計,基于性態(tài)的抗震設計方法簡介。為便于學習,每章均給出學習提要、習題及思考題。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專業(yè)的教材,也可作為從事工程結構設計與施工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作者簡介

暫缺《建筑抗震設計(第二版)》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章 地震與抗震概論
1.1 本課程的目的與任務
1.2 地震與震害
1.2.1 地震基本知識
1.2.2 地震震害
1.3 地震波、震級和地震烈度
1.3.1 地震波
1.3.2 地震動的三要素
1.3.3 震級
1.3.4 地震烈度
1.4 建筑抗震設防要求
1.4.1 三水準設防目標
1.4.2 兩階段設計方法
1.4.3 建筑抗震設防分類和設防標準
1.5 建筑抗震概念設計
1.5.1 場地、地基和基礎
1.5.2 建筑結構的規(guī)則性
1.5.3 抗震結構體系
1.5.4 結構延性的利用
1.5.5 非結構構件
1.5.6 結構材料與施工
習題及思考題
第二章 建筑場地與地基基礎
2.1 概述
2.2 建筑場地
2.2.1 場地土類型
2.2.2 場地覆蓋層厚度
2.2.3 土層等效剪切波速
2.2.4 建筑場地類別劃分
2.2.5 場地的卓越周期
2.3 地基基礎抗震驗算
2.3.1 一般原則
2.3.2 地基抗震承載力
2.3.3 天然地基抗震承載力驗算
2.4 地基土的液化
2.4.1 液化的概念
2.4.2 液化的判別
2.4.3 液化地基的評價
2.4.4 地基抗液化措施
習題及思考題
第三章 地震作用與結構抗震驗算
3.1 概述
3.2 單自由度彈性體系的地震反應
3.3 單自由度彈性體系地震作用計算的反應譜法
3.3.1 單自由度彈性體系的水平地震作用
3.3.2 地震系數(shù)、動力系數(shù)
3.3.3 地震影響系數(shù)和抗震設計反應譜
3.3.4 建筑物的重力荷載代表值
3.3.5 利用反應譜確定地震作用
3.4 多自由度彈性體系的水平地震反應
3.4.1 多自由度彈性體系的運動方程
3.4.2 多自由度彈性體系的自振頻率與振型分析
3.4.3 頻率、振型特點
3.4.4 地震反應分析的振型分解法
3.5 振型分解反應譜法
3.5.1 多自由度體系的水平地震作用
3.5.2 地震作用效應的組合
3.6 底部剪力法
3.6.1 底部剪力法的基本公式
3.6.2 底部剪力法的修正
3.7 結構基本周期的近似計算
3.7.1 能量法
3.7.2 頂點位移法
3.7.3 基本周期的修正
3.8 平動扭轉耦聯(lián)振動時結構的抗震計算
3.9 豎向地震作用計算
3.9.1 高層建筑的豎向地震作用計算
3.9.2 大跨度結構的豎向地震作用計算
3.10 結構抗震驗算
3.10.1 結構抗震計算的一般原則
3.10.2 截面抗震驗算
3.10.3 多遇地震作用下結構的彈性變形驗算
3.10.4 罕遇地震作用下結構的彈塑性變形驗算
習題及思考題
第四章 結構非彈性地震反應分析
4.1 概述
4.1.1 非彈性地震反應分析的必要性
4.1.2 非彈性地震反應分析的方法
4.2 結構計算模型
4.2.1 按離散方式劃分結構計算模型
4.2.2 按結構體系劃分結構計算模型
4.3 時程分析法
4.3.1 時程分析法的概念
4.3.2 地震波的選取與調(diào)整
4.3.3 結構恢復力模型
4.3.4 根據(jù)時程分析結果對結構抗震性能進行評估
4.4 結構靜力彈塑性分析
4.4.1 建立荷載-位移曲線
4.4.2 結構抗震能力評估
4.4.3 推覆分析法技術要點
習題及思考題
第五章 多層及高層鋼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設計
5.1 震害及其分析
5.2 抗震設計的一般規(guī)定
5.2.1 不同類型結構體系的適用高度及高寬比要求
5.2.2 抗震等級的劃分
5.2.3 結構平面和豎向布置
5.2.4 一般性抗震措施
5.2.5 結構材料
5.3 框架結構的抗震設計
5.3.1 多遇地震下的水平地震作用計算及變形驗算
5.3.2 多遇地震下的框架內(nèi)力計算
5.3.3 豎向荷載下的框架內(nèi)力計算
5.3.4 內(nèi)力組合
5.3.5 框架梁柱和節(jié)點的抗震設計計算與驗算
5.3.6 罕遇地震下的薄弱層彈塑性變形驗算
5.3.7 框架結構的抗震構造措施
5.3.8 框架結構計算實例
5.4 抗震墻結構的抗震設計
5.4.1 墻體布置及其抗震性能
5.4.2 水平地震作用下抗震墻結構的結構分析
5.4.3 墻體的內(nèi)力計算和內(nèi)力組合
5.4.4 抗震墻截面抗震驗算
5.4.5 抗震墻結構的抗震構造措施
5.5 框架-抗震墻結構的抗震設計
5.5.1 框架-抗震墻結構的性能特點和抗震設計要求
5.5.2 框架-抗震墻結構抗震計算的簡化方法
5.5.3 框架-抗震墻結構抗震構造措施
5.5.4 框架-抗震墻結構計算實例
習題及思考題
第六章 多層及高層鋼結構房屋抗震設計
6.1 鋼結構房屋的震害與抗震性能
6.1.1 鋼結構房屋的震害
6.1.2 鋼結構房屋的抗震性能
6.2 抗震設計規(guī)定
6.2.1 鋼結構房屋結構類型的選擇及所適用的結構尺度
6.2.2 結構平、立面布置以及防震縫的設置
6.2.3 支撐、加強層的設置要求
6.2.4 樓蓋的選擇
6.2.5 地下室的設置
6.3 鋼結構房屋的抗震計算
6.3.1 結構計算模型的技術要點
6.3.2 結構抗震設計要點
6.4 鋼結構房屋的抗震構造要求
6.4.1 鋼框架構造措施
6.4.2 鋼框架-中心支撐結構抗震構造措施
6.4.3 鋼框架-偏心支撐結構抗震構造措施
6.5鋼結構抗震技術的新進展
習題及思考題
第七章 砌體結構房屋抗震設計
7.1 震害及其分析
7.2 砌體結構房屋抗震設計的一般規(guī)定
7.3 砌體結構房屋抗震驗算
7.3.1 計算簡圖
7.3.2 水平地震作用和樓層地震剪力計算
7.3.3 樓層地震剪力在各墻體間的分配
7.3.4 墻體抗震承載力驗算
7.3.5 計算實例
7.4 砌體房屋抗震構造措施
7.5 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抗震墻房屋抗震設計要點
7.5.1 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抗震墻房屋抗震設計的一般規(guī)定
7.5.2 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抗震墻抗震計算
7.5.3 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抗震墻房屋抗震構造措施
習題及思考題
第八章 單層廠房抗震設計
8.1 震害分析
8.1.1 屋蓋體系震害
8.1.2 鋼筋混凝土排架柱系統(tǒng)震害
8.1.3 圍護結構震害
8.1.4 其他震害
8.2 單層廠房抗震設計的一般規(guī)定
8.2.1 廠房結構的總體布置
8.2.2 屋蓋結構布置
8.2.3 排架柱和柱間支撐
8.2.4 圍護結構與隔墻
8.3 鋼筋混凝土柱廠房抗震設計
8.3.1 計算模型的選擇與抗震計算的主要內(nèi)容
8.3.2 橫向抗震計算
8.3.3 縱向抗震計算
8.3.4 截面抗震驗算
8.4 鋼結構廠房抗震設計要點
8.4.1 結構計算模型和地震作用計算方法的選擇
8.4.2 抗震計算要點
8.4.3 構件截面抗震驗算
8.5 抗震構造措施
8.5.1 屋蓋系統(tǒng)的抗震構造措施
8.5.2 鋼筋混凝土排架柱的抗震構造措施
8.5.3 山墻混凝土抗風柱配筋構造
8.5.4 混凝土柱廠房柱間支撐抗震構造措施
8.5.5 混凝土柱廠房的結構連接構造
8.5.6 鋼結構廠房柱的抗震構造措施
8.5.7 鋼結構廠房的其他抗震構造措施
習題及思考題
第九章 隔震與消能減震設計
9.1 結構振動控制概述.
9.2 隔震設計
9.2.1 隔震的基本原理及設計要求
9.2.2 隔震裝置簡介
9.2.3 隔震結構的適用范圍
9.2.4 隔震結構的設計與計算
9.2.5 隔震結構的構造要求
9.3 消能減震設計
9.3.1 消能減震原理
9.3.2 消能減震裝置與部件
9.3.3 消能減震結構的設計
9.4 結構的被動調(diào)諧減震控制
習題及思考題
第十章 基于性態(tài)的抗震設計方法簡介
10.1 概述
10.1.1 抗震設防的經(jīng)驗教訓及對工程建設的最新需求
10.1.2 基于性態(tài)的抗震設計方法的背景及發(fā)展現(xiàn)狀
10.1.3 本章的主要內(nèi)容及目的
10.2 基于性態(tài)的抗震設計概念
10.2.1 幾個基本概念
10.2.2 性態(tài)水準
10.2.3 設計地震水準
10.2.4 抗震性態(tài)目標
10.2.5 抗震性態(tài)目標的選擇及對應的設計準則
10.2.6 抗震性態(tài)目標的檢驗方法及性態(tài)目標決策
10.3 《建筑工程抗震性態(tài)設計通則(試用)》概覽
10.3.1 建筑按使用功能和重要性的分類
10.3.2 建筑使用年限與最低抗震性態(tài)要求
10.3.3 建筑抗震設計類別
10.3.4 場地類別評定
10.3.5 設計地震加速度
10.3.6 建筑場地地震影響系數(shù)與場地設計譜
習題及思考題
附錄I 中國地震烈度表
附錄Ⅱ 我國主要城市的抗震設防烈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設計地震分組
附錄Ⅲ D值法計算用表
附錄Ⅳ 函數(shù)φ(ξ)計算用表
附錄V 框架-抗震墻協(xié)同工作內(nèi)力系數(shù)、位移系數(shù)計算圖表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