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美學生活美學與藝術經驗

生活美學與藝術經驗

生活美學與藝術經驗

定 價:¥46.00

作 者: 劉悅笛 著
出版社: 南京出版社
叢編項: 藝術教育前沿論叢
標 簽: 美學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807183143 出版時間: 2007-1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335 字數:  

內容簡介

  “生活美學”認定“審美即生活”,當代藝術走向“藝術即經驗”。隨著當代“審美泛化”——“生活審美化”與“藝術生活化”——愈演愈烈,我們亟須回歸“生活世界”來重構一種“活生生”的當代美學和藝術論。美學,作為一門“玄學”,已經遠離生活太久,審美往往被視為對生活的殊異、擺脫乃至超離;藝術,本為一種“經驗”業(yè)已孤離經驗太遠,藝術常常被看作是對經驗的否定、拒絕乃至顛覆。現在,則是回到生活和經驗的時候了……在藝術完全生活化的地方,同時,也是生活徹底審美化的地方,才是“生活美學”的真正起點!

作者簡介

  劉悅笛,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副研究員,哲學博士,中華美學學會副秘書長,國際美學協(xié)會會員,《美學》雜志主編助理,曾借調到中國文聯(lián)《美術》雜志工作。主要致力于美學、藝術和文化研究,在《哲學研究》等雜志發(fā)表論文50余篇,《新華文摘》等轉載8篇。 主要著作有《生活美學:現代性批判與重構審美精神》、《復調文化時代的來臨:市場社會下中國文化的走勢》(合著)、《夜半歌聲》、《文化巨無霸:當代美國文化產業(yè)研究》(主編)、《知識經濟時代的美學與設計》(合著)等;翻譯專著有《美學與全球化》、《海德格爾、哈貝馬斯與手機》(合譯)、《喬姆斯基與全球化》、《環(huán)境與藝術》(合譯)。

圖書目錄


導言 生活審美化與藝術生活化
第一章 “美”的“日常用語”辨析
 一 從“美”的感嘆談起
 二 “美”的三種基本日常用法
 三 “美美與共”形成“家族相似”
 四 羊大則美·羊人為美·兩性成美
 五 美的日常語用學:“外展的臆斷”
 六 述評:美學與語言
第二章 “美學”:從學科創(chuàng)建到跨學科拓展
 一 美的擴充:美學≠美+學
 二 回到感性:美學一“感性學”
 三 “大美學”研究的“全息圖景”
 四 在“道”與“器”之間
 五 述評:美學與學科
第三章 “美之為美”的中西兩種歷史
 一 “兩希精神”:歐洲人探究“美的本質”
 二 “儒道精神”:中國人求索“美之境界”
 三 從“西學東漸”到“本土創(chuàng)建”的美學
 四 一種現代美學趨向:走向生活
 五 述評:美學與歷史
第四章 從美學“在中國”到“中國的”美學
 一 “美學”的漢語辭源發(fā)微和術語考辨
 二 美學學科“在中國”是如何草創(chuàng)的
 三 本土化過程里“中國的”美學原理之出場
 四 返觀傳統(tǒng)而重構的“中國的”古典美學
 五 述評:美學與中國
第五章 日常生活審美化與審美日常生活化
 一 當代文化前沿:一種“超美學”轉向
 二 前衛(wèi)藝術實驗:另一種“反美學”取向
 三 觀念藝術·行為藝術·大地藝術
 四 當代“審美泛化”的全息結構
 五 述評:美學與生活
第六章 “生活美學”:美從何處尋
 一 回歸“生活世界”;“美是生活”
 二 美的活動:回到事物本身的“本質直觀”
 三 善與美的互通:通向具體的“自由觀”
 四 美與真的相生:“生活真理”的直觀顯現
 五 “真”、“美”、“善”會通于何處
 六 述評:美學與哲學
第七章 “原天地之美”的自然美學
 一 從“自然美”到“自然全美”
 二 從“人貌而天虛”到“人化的自然”
 三 自然鑒賞:對象范式·風景模式·環(huán)境范式
 四 重塑“人與天地參”的新型關系
 五 述評:美學與自然
第八章 “神用象通。情變所孕”的心理美學
 一 身心皆樂:審美的“身一心”活動
 二 審美心理:超絕出生活,還是匯流于生活 。
 三 審美三類型:審美觀照·審美參與·審美創(chuàng)生
 四 審美全流程:得其曲·得其意·得其人·得其類
 五 人際之間:從審美共通感到情感共同體
 六 述評:美學與心理
第九章 深描“正價值”之審美形態(tài)
 一 “審美形態(tài)”的基本價值類型
 二 “遠水淡碧,遙峰孤青”之“優(yōu)美”
 三 “易水蕭蕭,送君白衣”之“悲”
 四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之“崇高”
 五 述評:美學與價值
第十章 深描“負價值”之審美形態(tài)
 一 “丑”:以丑襯美·化丑為美·以丑為美
 二 “喜”:“把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
 三 “荒誕”:“等待戈多”之意義喪失
 四 “中和”與“和諧”:作為“居間者”
 五 述評:美學與形態(tài)
第十一章 審美文化:以“文化間性”為范式
 一 審美文化:“生活審美化”的文化
 二 全球類型:歐洲文化·中國文化·印度文化
 三 本土類型:官文化·士文化·民文化
 四 當代類型: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眾文化
 五 述評:美學與文化
第十二章 “現代性”反思與審美“現代性”
 一 反思現代性Ⅰ:“泛審美現代性”
 二 反思現代性Ⅱ:“批判啟蒙現代性”
 三 “執(zhí)兩用中”:新構“第三種現代性”
 四 后現代主義深植于“審美現代性”中
 五 述評:美學與現代
第十三章 在歷史上。藝術為何物
 一 “摹仿”:藝術折射“外在生活”
 二 “表現”:藝術開顯“內在生活” 
 三 “抽象”:藝術呈現“有意味的形式”
 四 “藝者”:藝術彰顯“道之形也”
 五 藝術作為“開放的動詞概念”
 六 述評:藝術與定義
第十四章 藝術作為經驗與經驗作為藝術
 一 “審美經驗終結”之后
 二 藝術與“非藝術”邊界的模糊
 三 復歸“一個經驗”的完滿經驗
 四 四重規(guī)定:形式層·文化層·個性層·情境層
 五 在“文本間性”與“主體間性”之間
 六 述評:藝術與經驗
結語 審美即生活,藝術即經驗
附錄
 Concept,Body and Nature:the End of Art v.s.Chinese Aesthetics of Every dayIife——在安卡拉第17屆國際美學大會上的發(fā)言
跋 一半和一半,一個與三個
補記 “生活美學”與“藝術終結”:孰對孰錯?——國際美學大會側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