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和單位的問題涉及面極為廣泛,從日常生活、生產、貿易直至現代的高新科技無不與之有關。據統計,在整個社會活動中,一個人平均每天要與計量單位接觸30次左右。作為自然科學知識載體的理科教材,更是充滿了量和單位。在實行新的法定計量單位20多年后的今天,我國出版的大、中學校教材較好地貫徹執(zhí)行了我國法定計量單位,明顯的非法定單位已被廢除,在單位的使用上基本無大錯。但應當看到,在涉及到量與單位的一般性原則和基本概念這樣一些深層次問題上,則普遍存在以下一些問題:(1)不明白量是獨立于單位的,因而將具體的量的定義與“單位”掛勾。甚至稱“物理學公式對單位有嚴格要求”,“××量的單位必須用××”。(2)弄不清量、單位、量值、數值之間的關系把量值說成數值,或稱量的數值不變,或將純數當作有量綱量,以致“數值”濫用。(3)對有關混合物組成的量的表達甚為模糊。(4)用時間單位的符號表示時刻或時期,這是一個新出現的問題。(5)使用摩爾或其導出單位時,所指基本單元不當。(6)1993年版量和單位國家標準中最新變化的精髓部分未能在教材中得到反映。例如:教材中并未提及“量綱一的量”和“單位一”,卻稱無量綱量“沒有單位”。應當說,上述問題不僅僅是限于教材,也存在于其他出版物中,有些還來自于名人或權威著作。各類教材不應當僅僅滿足“會用單位”這一淺層次要求,事實上,要用好單位“一”和“摩爾”就非常有講究,而能說清“pH”的出版物則為數不多。為了“會用單位”,《教科書常用量和單位實用指南》主要結合中學現行數、理、化、生教材,介紹了140個常用量及其單位的名稱、符號、定義及讀寫用規(guī)則。此外,《教科書常用量和單位實用指南》還介紹了量和單位的基礎知識,并辟專章列舉教材中量與單位用法差錯,逐例加以分析,提出了糾正方法。這些對于理解量和單位的內在關聯會有所裨益,也將有助于我們改變長期以來形成的一些慣用錯誤。希望通過《教科書常用量和單位實用指南》推動教材編寫和教學使用量和單位的進一步規(guī)范化、標準化、科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