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有點憂傷的故事:它的圖畫本身是如此色彩斑斕,而孕育這斑斕的則是一只名叫西蒙的鳥所經歷的黑白色歲月。 由于一次意外,小西蒙不小心從巢里掉出來摔傷了頭部,從此他再也沒法和別的鳥兒一樣唱動聽的歌了,他只能叫著唯一的聲音:“嚓嘭”——或許從心理學意義來說,這聲音是他在遭受意外時,身體產生的本能性的、帶有懲罰色彩的自我保護,而這聲音卻隔絕了西蒙和他面前的世界,“聽上去仿佛是一扇關上的門”。 只能叫出“嚓嘭”的西蒙,就這樣一天天長大。如果你是一個成年人,看著這樣的孩子沉默地長大,你一定內心充滿了不知所措的內疚和疼愛,就好像西蒙的爸爸媽媽一樣:“他們給他好吃的,他們白天黑夜地照顧他……”可是,就是一直都沒有人來,沒有人走過來,站在他的對面輕聲說“親愛的西蒙,請開開門”…… 直到有一天,一只兔子坐到了那棵樹下,那是一只老兔子,年長而愛好讀書,這是多么難得的兩樣優(yōu)點??!更重要的是老兔子卡爾更愿意幫助西蒙走出過去,西蒙多么激動啊,“他飛過草原,飛過森林,飛過丘陵,飛過高山……一直飛到大海邊。他停落在一塊高高的巖石上?!赅亍?、‘嚓嘭’,他的叫聲很快就被海濤的聲音淹沒了。他叫呀叫呀,直到叫不出聲音。”每次讀到這里,我的心總是不禁輕輕一顫,還有什么比一個孩子渴望走出孤獨與陰影,卻始終無法走出和擺脫更痛苦的呢? 終于,一場森林的聚會開始了,那是專門為小西蒙的飛行表演安排的,每個動物們的到來與歡呼與其說是老兔子卡爾善良與智慧的安排,不如說是森林中的動物們對于身邊這個叫西蒙的孩子的重新認識和發(fā)現,每個人都在驚喜中收獲那個難忘的下午——要知道更重要的發(fā)現是由西蒙自身完成:當小西蒙終于領悟到,沒有什么比一只鳥在空中自由飛舞更加快樂,這時候他的“嚓嘭”聲變得不再哀傷,那扇門終于被打開了。 看到這里,我想每個閱讀者都和我一樣內心充滿了輕松和喜悅,可是,等一等,為什么我同時還覺得了一些小小的惆悵呢——作者就是這樣結束了他的故事,并沒有讓西蒙和其他鳥一樣發(fā)出動聽的歌唱聲,他仍然只是叫著屬于他自己的“嚓嘭”,為什么???仔細又想想,才真的覺得那高高低低充滿了快樂感的“嚓嘭”聲,是多么的高明和意味深長,要知道這才是生活本來的模樣哪,或許那并不是翻天覆地,也不全是皆大歡喜,但還有什么比心靈的照耀更讓人覺得溫暖和遼闊呢——門被推開了,黑白色的冬天已經悄然走遠,你說,還有什么不能在萬物蘇醒的春天里從頭再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