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韓非與《韓非子》
1.命運的悲喜劇
智高才富
韓國貴公子
退而著書
人才爭奪戰(zhàn)
韓非之死
一生總結
2.韓非的法家前輩與學術淵源
韓非之前的法家
韓非思想的學術淵源
3.《韓非子》的智慧
《韓非子》其書
“好利惡害”的人性論
“世異備變”的歷史觀
法、術、勢之集大成
韓非與馬基雅弗利
4.《韓非子》的文學貢獻
“論事入髓,為文刺心”
駁難文體的開創(chuàng)
韻文的創(chuàng)新
二、韓非思想的實踐與秦王朝的興亡
1.秦的興起與變法
秦人的興起
商鞅變法
商鞅之死
2.秦始皇、李斯與韓非
丞相呂不韋的期望
秦三贏政的勝利
韓非的同學李斯
李斯與韓非之死
3.強調君主個人獨裁
改“王”為皇帝
金字塔式的統(tǒng)治機構
巡游全國,造勢立威
事無巨細,自行決斷
4.以刑殺樹立權威
殘忍嗜殺
一舉手,一投足,均可犯法
典籍之災——焚書
文人之禍——坑儒
5.窮奢極欲,自掘墳墓
綿延七百里之阿房宮
神秘墓葬驪山陵
長城、馳道激民憤
6.秦二世胡亥與陰謀家趙高
沙丘謀廢嫡
暴虐無道
權術與陰謀
指鹿為馬
7.秦王朝的覆滅
秦王朝的滅亡
滅亡的教訓
三、從外道內法到陽儒陰法
1.漢承秦制
政治制度
重本抑末
約法省刑
2.漢初的黃老之治
統(tǒng)治旗號的選擇
曹參與蓋公
陳平與田叔
王生與鄧公
竇太后與黃生
汲黯與楊王孫
黃老之治
3.外道內法的黃老之學
黃老之學的起源
黃老之學的內容
黃老之學的消失
4.陸賈、叔孫通與賈誼
陸賈及其《新語》
叔孫通創(chuàng)制朝儀
賈誼及其《新書》
5.陽儒陰法思想體系的構造者——董仲舒
董仲舒的生平和著作
天人感應
三綱五常
人性三品
“大德而小刑”
春秋決獄
6.陽儒陰法的形成與確立
儒學在漢代的興起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陽儒陰法統(tǒng)治方式的確立
陽儒陰法的歷史影響
四、韓非的法治理論與著名的政治家
1.“撥亂之政以刑為先”(曹操)
2.“科教嚴明,賞罰必信”(諸葛亮)
3.“誅貴所以立威,賞賤所以勸善“(葛洪)
4.“宰寧國以禮,治亂邦以法”(王猛)
5.“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柳宗元)
6.“罰者必當其罪”(包拯)
7.“度世之兜而通其變”(王安石)
8.“收平中國,非猛不可”(朱元璋)
9.“尊主權,課吏職,信賞罰,一號令”(張居正)
五、帝王術的運用
1.魂靈的附體
2.劉邦殺韓信
3.楊廣殺父奪位
4.李世民與玄武門之變
5.武則天成就女皇夢
6.趙匡胤杯酒釋兵權
7.趙構保位求和
8.朱翊鈞的南面之術
9.雍正即位之異說
10.乾隆皇帝與大貪污犯和坤
六、韓非思想的近現代意義
1.召喚亡靈
2.“與其贈來者以勁改革,孰若自改革”(龔自珍)
3.“變古愈盡.便民愈甚”(魏源)
4.“純用重典,以除強暴”(曾國藩)
5.“申韓賢于堯舜十倍”(汪士鐸)
6.禮贊韓非的不周含義(嚴復)
7.給韓非穿上西裝(梁啟超)
8.革命家論法家(章太炎)
9.“法家復興論”(國家主義派)
七、韓非思想的另類智慧
1.韓非智慧中的管理學
法、術、勢三位一體的極端集權制
韓非“法治”思想在現代管理中的應用
2.韓非智慧中的營銷學
魯人販屨縞
買櫝還珠
附錄
《韓非子》選譯
主道
有度
二柄
揚權
八奸
孤憤
備內
難勢
定法
六反
五蠹
顯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