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建筑與古埃及建筑、古西亞建筑、古印度建筑、古愛琴海沿岸建筑和古美洲建筑一起,被史學界公認為世界六支原生態(tài)建筑體系,是人類文明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俄羅斯文學家果戈里說:建筑是歷史的紀念碑,是石頭的史書,當書籍和文字(因特殊原因)被淹沒時,只有建筑還在向人們說話。建筑用什么來說話?是用它特定的建筑語言——建筑的型制、建筑的裝修、建筑的雕刻和色彩來表述建造時代的技術水準和人們的精神追求。梁思成先生說,中國建筑乃一獨立的結構系統(tǒng),歷史悠長,散布區(qū)域遼闊。一貫以其獨特純粹之木構系統(tǒng),隨我民族足跡所至,樹立文化表志。并且指出上自文化精神之重,下至服飾、車馬、工藝、器用之細,無不與之息息相關。中國建筑之個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即我藝術及思想之一部。由是觀之,中國古代建筑集中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觀念、文化及藝術觀。而上述各觀點,除體現(xiàn)在建筑的布局、形態(tài)、空間、結構、用材上,也必然體現(xiàn)在建筑的裝飾,諸如彩畫、雕刻、裝修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