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歷經數千年綿延不斷,鑄造和凝聚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而作為文化載體的中華原典猶如一位母親,以她豐富的乳汁使我們民族的每一個細胞都貫注了生命的創(chuàng)造力。接續(xù)文化傳承、宏揚人文精神,對中華民族永遠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也將對整個世界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然而,目前在我國高校中,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卻被無奈地置于尷尬的邊緣地位。這一狀況直接導致的后果是大學生人文精神的嚴重缺失。因此,加強大學生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培養(yǎng)大學生的人文精神,是擺在各高校面前的一項極其重要和緊迫的任務。人文素質教育作為一種基礎性素質教育,對提高大學生的專業(yè)素質、心理素質、思想道德素質,以及樹立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培育民族精神、改善思維方式、增強非智力因素等都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鑒于此,在探索人文素質教育方面,我們以加強大學生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為核心,在改革課程體系、增加通識教育課程學分、面向全校開設“中華文化”課程等方面做了諸多嘗試。為了配合好上述種種努力,我們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經多次研究,決定在原有講義的基礎上編寫《中華文化原典選讀》一書,以解教學之需。我們在編寫此教材時,力求選取文化源頭性、衍生性強,并且對中華文明的產生與發(fā)展具有母體作用的經典要籍?;谝陨峡紤],我們把選取要籍的下限斷于《史記》——第一部對中華文化做最大范圍記錄與總結的著作。而《史記》時代以后的作品,雖不乏經典,但我們認為,相對于《史記》時代前的原典,在更多程度上是處于被衍生的地位。因此,從全局上考慮,就對她們一概予以忍痛割愛了?;谕瑯拥脑?,我們還把一般類似教材極少選取的《周易》、《尚書》等“原典”,作為重點內容做了相當大比重的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