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5000年的文明史.34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和特別行政區(qū),56個民族和無數開發(fā)、未開發(fā),甚至還沒有被真正發(fā)現的風景……我們可以選擇的余地太大.看山觀水、民俗風情、徒步登山.或者只是從甲地到乙地發(fā)發(fā)呆,我們可以采取的方式也多得不計其數。但是.這些都不是旅行最終能愉悅我們的原因。黑格爾的地理環(huán)境決定論一直都讓學者們爭論不休,只要旅行,我們就會了解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說的就是同樣的道理。中國幾乎每一方水土都有著5000年的文明史,很多地方史前就有了人類生息繁衍。但重要的是,如今生活在這一方水土上的人們發(fā)展地繼承了什么?因此,旅行中最重要的是發(fā)現。發(fā)現差異,發(fā)現差異背后的人文與風土。其實,人文地理并非學者們的“課題”,它并不高深,它就是我們的13常生活。 《走遍中國》想借“發(fā)現的眼光”去引領新一輪的旅行熱潮。旅行的終極目的不僅僅是為了“達到”,達到只是為了開闊眼界,了解世界和世界上與我們共同存在的萬事萬物。所以,《走遍中國》比其他的旅行指南叢書多設了一個“解讀”板塊,解讀當地的地理、歷史、人文,給讀者一個行前的鋪墊。如果不讀些唐詩宋詞便很難了解江南的山水之美,如果不儲備點民族學就容易陷入對西部少數民族的獵奇,如果不深入了解中國的歷史又如何去欣賞林株總總古代的建筑?當然,《走遍中國》的編輯宗旨還是用最客觀的態(tài)度和最翔實的信息,向讀者提供盡可能有效的旅行指南。當旅行成為可能的時候,我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