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醫(yī)學藥學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第3版)

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第3版)

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第3版)

定 價:¥43.00

作 者: 梁文權 主編
出版社: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藥學理論

ISBN: 9787117089630 出版時間: 2000-06-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434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第2版出版后,受到廣大師生的歡迎。近年來,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發(fā)展迅速,本書的內(nèi)容需要充實與更新。2版中存在文字錯誤與內(nèi)容不當,需待改正。在全國高等醫(yī)藥教材建設研究會、衛(wèi)生部教材辦公室的組織與領導下,我們對《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進行了修訂。本書仍按照前兩版的編寫宗旨,系統(tǒng)地介紹了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研究方法及其應用。本書的特點是著重于概念的理解與應用,精簡冗長的數(shù)學公式的推導,詳細介紹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的研究方法,緊密聯(lián)系臨床合理用藥與新藥開發(fā)。本書對第2版進行全面的修訂,全書共分十五章。第一章至第六章介紹生物藥劑學的基本概念與理論,根據(jù)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規(guī)律,闡述了藥物的理化性質(zhì)、制劑及給藥途徑對藥物療效的影響,討論生物藥劑學與新藥開發(fā)的關系。第七章至第十四章為藥物動力學基礎及其應用,論述了體內(nèi)藥物量經(jīng)時變化規(guī)律,為合理用藥和合理制藥提供了科學依據(jù)。本書增加了“藥物動力學研究進展”一章。對本領域的研究進展作必要的介紹,便于學生了解研究動態(tài),拓展知識面,以利于今后進一步深入研究和應用。該章內(nèi)容包括“生理藥物動力學”、“手性藥物的藥物動力學”、“時辰藥物動力學”,并將2版中的“群體藥物動力學”和“藥物動力學與藥效動力學的相互關系”兩章,作為兩節(jié)納入該章。此外,附錄一為藥物動力學符號注釋;附錄二中介紹了拉普拉斯變換,使學生能夠理解一些藥物動力學公式的由來;附錄三收集了一些藥物的藥物動力學數(shù)據(jù),供讀者參考。本書可供醫(yī)藥院校藥學類及相關專業(yè)使用。使用本教材時,可以根據(jù)教學時數(shù),適當取舍。本書也可作為藥師、臨床醫(yī)師、醫(yī)藥生產(chǎn)和科研單位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作者簡介

暫缺《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第3版)》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生物藥劑學概述
一、生物藥劑學的定義
二、藥物的體內(nèi)過程
三、生物藥劑學的研究內(nèi)容
四、生物藥劑學的發(fā)展
五、生物藥劑學與相關學科的關系
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
第一節(jié) 藥物的膜轉運與胃腸道吸收
一、生物膜的結構與性質(zhì)
二、藥物轉運機制
三、胃腸道的結構與功能
第二節(jié) 影響藥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一、消化系統(tǒng)因素
二、循環(huán)系統(tǒng)因素
三、疾病因素
第三節(jié) 影響藥物吸收的物理化學因素
一、解離度與脂溶性
二、溶出速率
三、藥物在胃腸道中的穩(wěn)定性
第四節(jié) 劑型因素對藥物吸收的影響
一、固體制劑的崩解與溶出
二、劑型對藥物吸收的影響
三、制劑處方對藥物吸收的影響
四、制備工藝對藥物吸收的影響
第五節(jié) 口服藥物吸收與制劑設計
一、生物藥劑學分類系統(tǒng)
二、促進藥物吸收的方法
三、控制藥物釋放劑型設計
四、口服藥物吸收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 非口服給藥的吸收
第一節(jié) 注射給藥
一、給藥部位與吸收途徑
二、影響注射給藥吸收的因素
第二節(jié) 口腔黏膜給藥
一、口腔黏膜的結構與生理
二、影響口腔黏膜吸收的因素
三、口腔黏膜給藥的研究方法
第三節(jié) 皮膚給藥
一、皮膚的結構與藥物的轉運
二、影響藥物經(jīng)皮滲透的因素
三、經(jīng)皮吸收的研究方法
第四節(jié) 鼻黏膜給藥
一、鼻腔的結構與生理
二、影響鼻黏膜吸收的因素
三、鼻黏膜吸收的研究方法
第五節(jié) 肺部給藥
一、呼吸器官的結構與生理
二、影響肺部藥物吸收的因素
第六節(jié) 直腸與陰道給藥
一、直腸的解剖與生理
二、影響吸收的因素
三、陰道的解剖與生理
四、影響陰道黏膜吸收的因素
第七節(jié) 眼部給藥
一、眼的結構與生理
二、藥物吸收途徑
三、影響眼部吸收的因素
第四章 藥物的分布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組織分布與藥效
二、組織分布與化學結構
三、藥物的體內(nèi)分布與蓄積
四、表觀分布容積
第二節(jié) 影響分布的因素
一、血液循環(huán)與血管通透性的影響
二、藥物與血漿蛋白結合率的影響
三、藥物理化性質(zhì)的影響
四、藥物與組織親和力的影響
五、藥物相互作用對分布的影響
第三節(jié) 藥物的淋巴系統(tǒng)轉運
一、淋巴循環(huán)與淋巴管的構造
二、藥物從血液向淋巴液的轉運
三、藥物從組織液向淋巴液的轉運
四、藥物從消化管向淋巴液的轉運
第四節(jié) 藥物的腦內(nèi)分布
一、腦脊液
二、腦屏障的概念
三、藥物由血液向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轉運
四、提高藥物腦內(nèi)分布的方法
第五節(jié) 藥物在紅細胞內(nèi)的分布
一、紅細胞的組成與特性
二、藥物的紅細胞轉運
第六節(jié) 藥物的胎兒內(nèi)分布
一、胎盤構造與胎兒的血液循環(huán)
二、胎盤的藥物轉運
三、胎兒內(nèi)的藥物分布
第七節(jié) 藥物的脂肪組織分布
第八節(jié) 藥物的體內(nèi)分布與制劑設計
一、微粒給藥系統(tǒng)在血液循環(huán)中的處置
二、影響微粒給藥系統(tǒng)體內(nèi)分布的因素
三、微粒給藥系統(tǒng)的制劑設計
第五章 藥物代謝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藥物代謝酶和代謝部位
一、藥物代謝酶系統(tǒng)
二、藥物代謝的部位
三、首過效應與肝提取率
第三節(jié) 藥物代謝反應的類型
一、氧化反應
二、還原反應
三、水解反應
四、結合反應
第四節(jié) 影響藥物代謝的因素
一、給藥途徑對藥物代謝的影響
二、給藥劑量和劑型對藥物代謝的影響
三、藥物的光學異構特性對藥物代謝的影響
四、酶抑制和誘導作用對藥物代謝的影響
五、生理因素對藥物代謝的影響
第五節(jié) 藥物代謝和制劑設計
一、前體藥物類制劑的設計
二、藥物代謝的飽和現(xiàn)象和制劑設計
三、藥酶抑制劑與制劑設計
四、藥物代謝和劑型改革
第六節(jié) 藥物代謝研究方法
一、體外法
二、在體法
第六章 藥物排泄
第一節(jié) 藥物的腎排泄
一、腎小球濾過
二、腎小管重吸收
三、腎小管主動分泌
四、腎清除率
第二節(jié) 藥物的膽汁排泄
一、藥物膽汁排泄的過程與特性
二、腸肝循環(huán)
第三節(jié) 藥物的其他排泄途徑
一、藥物從乳汁排泄
二、藥物從唾液排出
三、藥物從肺排泄
四、藥物從汗腺排泄
第七章 藥物動力學概述
第一節(jié) 藥物動力學的概念及其發(fā)展概況
一、藥物動力學概念
二、藥物動力學發(fā)展簡況
第二節(jié) 藥物動力學的研究內(nèi)容及與相關學科的關系
一、藥物動力學的研究內(nèi)容
二、藥物動力學與相關學科的關系
第三節(jié) 藥物動力學基本概念
一、藥物動力學模型
二、藥物轉運的速度過程
三、藥物動力學參數(shù)
第八章 單室模型
第一節(jié) 靜脈注射
一、血藥濃度
二、尿藥排泄數(shù)據(jù)
第二節(jié) 靜脈滴注
一、血藥濃度,
二、藥物動力學參數(shù)的計算
三、負荷劑量
第三節(jié) 血管外給藥
一、血藥濃度
二、尿藥排泄數(shù)據(jù)
三、血藥濃度與尿藥濃度的相互關系
第九章 多室模型
第一節(jié) 二室模型血管內(nèi)給藥
一、靜脈注射給藥
二、靜脈滴注給藥
第二節(jié) 二室模型血管外給藥
一、模型的建立
二、血藥濃度與時間的關系
三、基本參數(shù)的估算
四、模型參數(shù)及其他參數(shù)的求法
五、Loo-Riegelman法測定吸收百分數(shù)
第三節(jié) 隔室模型的判別
一、作圖判斷
二、用殘差平方和與加權殘差平方和判斷
三、用擬合度(■)進行判斷
四、AIC法
五、F檢驗
第十章 重復給藥
第一節(jié) 重復給藥血藥濃度與時間的關系
一、單室模型靜脈注射給藥
二、單室模型間歇靜脈滴注給藥
三、單室模型血管外給藥
四、雙室模型重復給藥
五、利用疊加原理預測重復給藥血藥濃度
第二節(jié) 平均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
一、單室模型平均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
二、雙室模型平均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
三、給藥第n次的平均血藥濃度
第三節(jié) 重復給藥體內(nèi)藥量的蓄積、血藥濃度波動程度
一、重復給藥體內(nèi)藥量的蓄積
二、重復給藥血藥濃度的波動程度
第十一章 非線性藥物動力學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藥物體內(nèi)過程的非線性現(xiàn)象
二、非線性藥物動力學的特點
三、非線性藥物動力學的識別
第二節(jié) 非線性藥物動力學方程
一、Michaelis—Menten方程
二、具Michaelis—Menten過程的藥物動力學特征
第三節(jié) 非線性消除過程血藥濃度與時間的關系及參數(shù)計算
一、血藥濃度與時間關系
二、非線性動力學參數(shù)的估算
第十二章 統(tǒng)計矩原理在藥物動力學中的應用
第一節(jié) 統(tǒng)計矩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jié) 用矩量估算藥物動力學參數(shù)
一、生物半衰期
二、清除率
三、表觀分布容積
第三節(jié) 矩量法研究體內(nèi)過程
一、釋放動力學
二、吸收動力學
第十三章 藥物動力學在臨床藥學中的應用
第一節(jié) 給藥方案設計
一、給藥方案設計的一般原則
二、負荷劑量
三、根據(jù)半衰期設計給藥方案
四、根據(jù)平均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設計給藥方案
五、根據(jù)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波動設計給藥方案
六、非線性藥物動力學給藥方案設計
七、抗菌藥物的給藥方案設計
第二節(jié) 患者的給藥方案調(diào)整
一、腎功能減退患者的給藥方案調(diào)整
二、肝功能改變患者的給藥方案調(diào)整
第三節(jié) 治療藥物的監(jiān)測與給藥方案的個體化
一、血藥濃度與給藥方案的個體化
二、治療藥物監(jiān)測的指征
三、治療藥物監(jiān)測的臨床意義
第四節(jié) 特殊人群的藥物動力學
一、老年人藥物動力學的變化
二、孕婦的藥物動力學變化
三、小兒的藥物動力學
第十四章 新藥的藥物動力學研究
第一節(jié) 新藥藥物動力學研究的內(nèi)容
一、新藥研究開發(fā)中藥物動力學的作用
二、新藥臨床前藥物動力學研究的基本要求及研究內(nèi)容
三、新藥臨床藥物動力學研究的基本要求及研究內(nèi)容
四、新藥藥物動力學研究中生物樣本的測定方法
五、計算機在藥物動力學研究中的應用
六、甲磺酸加替沙星在Beagle犬體內(nèi)的藥物動力學
第二節(jié) 生物利用度與生物等效性
一、生物利用度與生物等效性的概念
二、生物利用度與生物等效性在新藥研究中的作用
三、生物等效性評價方法
四、生物利用度研究方法
五、生物利用度的實驗設計
六、生物等效性統(tǒng)計分析
七、生物等效性分析實例
第三節(jié) 緩釋與控釋制劑的藥物動力學
一、緩釋與控釋制劑的藥物動力學設計
二、緩釋與控釋制劑的生物利用度與生物等效性研究
三、緩釋與控釋制劑的質(zhì)量評價
第十五章 藥物動力學研究進展
第一節(jié) 群體藥物動力學
一、概述
二、群體藥物動力學的研究方法
三、群體藥物動力學的應用
第二節(jié) 生理模型藥物動力學
一、概述
二、生理藥物動力學模型的建立
三、生理藥物動力學模型的應用
第三節(jié) 藥物動力學與藥效動力學的相互關系
一、血藥濃度和藥理效應的關系
二、血藥濃度與半衰期和藥理作用持續(xù)時間的關系
三、具有效應室的藥物動力學一藥效動力學模型
第四節(jié) 手性藥物的藥物動力學
一、手性藥物的生物活性
二、藥物動力學的立體選擇性
三、影響手性藥物生物活性的因素
第五節(jié) 時辰藥物動力學
一、藥物體內(nèi)過程的時間節(jié)律
二、影響藥物動力學時辰節(jié)律的因素
三、時辰藥物動力學與合理用藥
附錄一 藥物動力學符號注釋
附錄二 拉普拉斯變換
附錄三 若干藥物的藥物動力學參數(shù)表
中文索引
英文索引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