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稱他為“軟件業(yè)里的撒旦”,Word Perfect公司前主管稱他為“帶你過河,然后吃掉你的狐貍”。蓮花軟件創(chuàng)辦人卡波爾說得比較中肯,“蓋茨代表我們最好或最壞的一面”。他20歲開始領導微軟,31歲成為有史以來最為年輕的億萬富翁,37歲成為美國首富并獲得國家科技獎章,39歲身價超過股市大亨巴菲特而成為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的成功,驗證了一條經濟學的基本規(guī)律:如果市場起飛。那些-哈好在起飛點進入市場的人,將會獲得超過一般數(shù)學期望值的投資回報。正如歷史上叱咤一時的石油大亨、汽車大王一樣,比爾•蓋茨把握了一個與新興產業(yè)一起成長的市場機會。一飛沖天。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企業(yè)之間的競爭是一種全武的游戲。一旦某一個領域里出現(xiàn)一個通吃天下的勝者,好像狐貍走進雞窩一樣,那只是所有小雞的末日,不存在和平共處,沒有任何退路。在比爾·蓋茨的財富后面,還隱藏著一種更為根本的東西,那就是讓他成名或致富的秘密:讓他跌倒后重新站起來的經驗教訓;他經年累月與人與物周旋所摸索出來的黃金法則;他在關鍵時刻力挽狂瀾的精神支持……正是靠著這些,蓋茨走到了讓我們無比欽羨的人生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