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篇
逍遙游第一
一、“逍遙”原意考證
二、談“去以六月息者”
三、“冥靈”是指海龜
四、談“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的“奚以”
五、“至人”、“神人”、“圣人”概念的使用
六、“神人無功,圣人無名”以下幾個故事與前文的關系
七、從“世蘄乎亂”的“亂”看一字的正反二義
八、“宋人資章甫”數(shù)句為錯簡
齊物論第二
一、“齊物論”這一題目含義
二、什么是“天籟”
三、說“魂交”和“形開”
四、“非彼無我,非我無所取”的含義
五、關于“以指喻指之非指”數(shù)句
六、“其所言者特未定也”究竟指什么
七、道家的“兩行”和禪宗的“一行”
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大山為小”的理論基礎是齊物思想
九、“一與言為二,二與一為三”中的“一”
十、談“仁常而不成”
十一、“不緣道”的含義
十二、“化聲以相待”的含義
十三、“蘧蘧然”的意思是自由輕松貌
養(yǎng)生主第三
一、關于“緣督以為經”
二、庖丁解牛與養(yǎng)生的關系
三、“澤雉十步一啄”講的是肉體自由
四、關于老子辭職后的情況及死于秦地的傳說
人間世第四
一、《人間世》的主要思想及整體結構
二、“先存諸己”指的是先保護好自己的生命
三、“聽之以氣”的含義
四、“絕跡易,無行地難”正義
五、什么叫“坐馳”
六、關于“吾食也執(zhí)粗而不臧”兩句
七、談“心莫若和”的“和”
八、“山木,自寇也”一段應是狂接輿的唱詞
德充符第五
一、本篇的主旨是“精神大于肉體”
二、“中央者,中地也”專指子產而言
三、從“立不教,坐不議”看“互文見義”手法
四、“不見己焉爾,不得類焉爾”的“類”
五、說“德不形”
大宗師第六
一、“其食不甘”的“甘”“
二、“役人”不是指“勞動者”
三、關于“藏小大有宜”
四、道的含義
附錄:老子是道、物(氣)二元論者
五、循環(huán)不已的“熔爐理論”
六、談“天地之一氣”的境界
七、什么是“旦宅”
八、關于“無莊之失其美”一段
應帝王第七
一、莊子的治國原則
二、說“厭”和“厭世”
三、季咸相面故事與前文的聯(lián)系
外篇
駢拇第八
一、老莊的性善論
二、莊子反對提倡仁義并不等于反對仁義
馬蹄第九
莊子的“至德社會”
腦篋第十
一、談“竊國者為諸侯”
二、關于“人含其聰”等句子中的“含”
在宥第十一
一、“樂其性”與“苦其性”的“其”指誰
二、談“貴以身于為天下”
三、“神動而天隨”的“天隨”意為“萬物聽從”
四、關于“上為皇而下為王”和“上見光而下為土”
五、“倫與物忘”即“忘倫與物”
六、關于“挈汝適復之撓撓”
七、修身養(yǎng)性與治國安民的關系
天地第十二
一、說“行不崖異之謂寬”
二、“一”不是道
三、說“下風”
四、談“未形而有分,且然無問謂之命”
五、關于“治道若相放”的“放”
六、說“觀臺多物”
七、從“大音不入于里耳”看莊子的孤獨感
天道第十三
關于“言不盡意”
天運第十四
一、談“過孝之言”
二、從“孔子西游于衛(wèi)”一段看莊子因時而變思想
三、說“鵠”與“鶴”
四、談“合而成體,散而成章”
五、談“倨堂”
六、關于“民有為其親殺其服而民不非也”
刻意第十五
談“養(yǎng)神”
繕性第十六
關于“得志”
秋水第十七
一、關于河伯與海神對話的主要內容
二、談“蓋師是而無非,師治而無亂”
三、“帝王殊禪”的“帝王”
四、關于后面六個故事與河伯、海神對話的關系
五、對坎井之蛙故事的新感受
六、對“全矣”的理解’
至樂第十八
一、說“氣”
二、“假之而生生者”的“生生”
三、從莊子的生死觀看他對生命的熱愛
達生第十九
一、從“合則成體,散則成始”看莊子的人體生成思想
二、忘卻的藝術
三、談“款啟”
山木第二十
一、關于莊子處世的四個層次
二、“社稷存焉爾”的社稷
田子方第二十一
一、“目擊而道存”的“存”
二、談“交一臂而失之”
三、說“隸”
四、關于“發(fā)吾覆”的“覆”
五、雖死猶生與雖生猶死
知北游第二十二
一、談“臭腐復化為神奇,神奇復化為臭腐”
二、從黃帝的“知言”看語言的缺陷
三、莊子的“原天地之美”及對后世影響
四、談“形本生于精”的“精”
五、談道“無所不在”思想
六、什么叫“失問”
雜篇
庚桑楚第二十三
一、“竊竊乎”的含義
二、談“未始有物”及其他
三、從“蹍市人之足”看老莊反禮的原因
四、“羿必得之,威也”的“威”應作“或”
徐無鬼第二十四
一、“莊子送葬”的故事所包含的人生哲理
二、談“敏給搏捷矢”
三、談“故水之守土也審”
四、關于“知大一”一段
則陽第二十五
一、關于“湯得其司御”一段
二、關于“內熱發(fā)于背”
三、人在自然中的位置和名利的意義
四、“此所謂然與,然乎”的意思
五、“言而足”的“足”
外物第二十六
一、談“外物不可必”
二、說“飾小說以干縣令”
三、關于“儒以《詩》、《禮》發(fā)?!倍蔚臄嗑?br /> 四、談“神者不勝”
寓言第二十七
一、關于“三言”
二、“煬者避灶”的“煬”
讓王第二十八
一、從禁欲走向縱欲
二、說“難為于布衣之士”
盜跖第二十九
一、莊子對小說的貢獻
附錄:中國第一篇招安小說——《盜跖》
二、談“意知而力不能行”
說劍第三十
一、從矛盾的角度理解莊子
二、談“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四句
漁父第三十一
一、對漁父身份的推測
二、貴真思想
列御寇第三十二
一、說“太一”
二、談“人心險于山川”的“險”
三、“三者俱通達”指哪“三者”
四、談“以不平平”
天下第三十三
一、“《樂》以道和”的含義
二、道、儒的“內圣外王”與禪宗的不執(zhí)著
三、從墨家“以自苦為極”看學派發(fā)展中的失誤
主要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