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前言 關于“90年代詩歌”的命名
上編 20世紀90年代詩歌生態(tài)的回顧與反思
第一章 詩性的缺失與讀者的缺席——90年代詩歌之整體觀照
一 詩人的死亡
二 非詩的年代
三 探索的歧路
四 讀者的缺席
五 辨證的反思
第二章 多元文化語境下的自由吟唱——90年代詩歌的“個人化寫作”
一 “個人化寫作”的實質
二 “個人化寫作”的表征
三 “個人化寫作”的誤區(qū)
第三章 淡化了的抒情——90年代先鋒詩歌的敘事向度
一 在敘事中發(fā)現(xiàn)了的詩意
二 “從身邊事物中發(fā)現(xiàn)需要的詩句”
三 詩意言說方式的陳述性強化
四 敘事策略的收獲與迷失
第四章 寂寞的守望——90年代的“知識分子寫作”
一 “知識分子寫作”者的“知識分子寫作”
二 知識分子精神的堅守
三 靈魂之痛的孤獨訴求
四 技術性與專業(yè)性的強調
五 “知識分子寫作”的困境與不足
第五章 自由的狂歡——90年代的“民間寫作”
一 “民間寫作”的寫作理念
二 向世俗化的生活徹底敞開
三 向生活化的口語逼近
四 探索路上的誤區(qū)重重
第六章 走出“黑夜”后的自由書寫——90年代的女性詩歌寫作
一 “黑夜”意識——女性詩歌的登場
二 從女人到人——走出“黑夜”后的個人化寫作
三 從獨白到敘事——言說方式的時代性呈現(xiàn)
第七章 焦慮與困惑中的探求——90年代詩歌論爭的回望與評述
一 論爭的基本概況
二 論爭的內在動因
三 論爭的意義與價值估衡
下篇 困境中的突圍與詩美的重建
第八章 斷裂轉型后的危機——90年代詩歌的尷尬與困境
一 從中心走向邊緣
二 邊緣化后的中斷與轉型
三 轉型后的尷尬與困境
第九章 詩應該有共同的審美空間——90年代詩歌創(chuàng)作的非詩化傾向的批評
一 詩意——詩歌不能失去的生命與靈魂
二 可讀、可解——詩歌不應遺忘的審美標準
三 音樂性——詩歌不容失去的內在特性
第十章 詩應固守人類精神的家園——論新詩詩性精神的重構
一 真誠的人文關懷
二 美好的道德情操
三 健康的審美情趣
第十一章 規(guī)范與超越——新詩形式的探求與重建
一 新詩文體探索的回顧與反思
二 80年代后詩歌創(chuàng)作的非詩化傾向
三 詩體重構的必要與方向
第十二章 新詩的音樂性不容忽視——新詩音樂性的探索與重構
一 音樂性在詩中的意義
二 新詩忽視音樂性的反思
三 新詩音樂性的建設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