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增長,中國文化在世界范圍的影響與日俱增,中華文明越來越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重視。弘揚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這一代人無可推卸的責任。如何把學術資源、教育資源和科學技術資源結合起來,在傳播優(yōu)秀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繼承偉大的民族精神、提高國人的文化品位、培養(yǎng)高尚的人文精神方面做出一些切切實實的工作,就成為我們這幾年的共同想法。于是就有了編纂和出版《國學備覽》的動議?!『霌P優(yōu)秀的中華民族文化,最重要的是接觸國學原典。中國傳統(tǒng)學術之所以被稱之為“國學”,本身就是中華民族走向現代化過程中出現的一種特殊現象。在西方文化大規(guī)模傳入中國之前,中國的學術只有“六藝”、“諸子”、“經學”、“漢學”、“宋學”、“儒學”、“佛學”、“理學”等稱謂。鴉片戰(zhàn)爭之后,由于西學的出現,相對應的有了“中學”的概念;隨后中國社會發(fā)生了巨變,文化信仰也發(fā)生了危機,才有了“國學”的概念。1906年章太炎在日本東京舉辦國學講習會,并創(chuàng)辦了《民報》。他在《民報》第七號所載的《國學講習會序》中說:“夫國學者,國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 秶鴮W備覽》是一套中等規(guī)模的古籍叢書。該書經選了先秦至晚清二千多年中國文化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名著81部,按傳統(tǒng)的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編排,涉及文學、藝術、歷史、地理、科技、蒙學等,既有《大學》、《心經》等短篇名著,也有《史記》、《聊齋志異》等宏章巨制。全書所收均為善本全帙,并經海內外百名專家(龐樸、湯一介、白化文、馮其庸等)整理審閱,隨文配有1500多幅相關插圖,每部分均撰寫了簡明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