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由科學嚴密的規(guī)則所組成的現代社會里,如果外在的規(guī)則無法融合于自我的內在道德意識,并在道德實踐中凝化為穩(wěn)定的德性,那么這種社會性規(guī)定只能永遠作為道德主體的異在者。只有當行為出于德性時,個體才不會表現為對外在社會要求的被動遵從,而是展示為自身的一種存在方式,而這乃是道德的真實價值所在?!兜赖聝然摗匪P注的正是道德主體內在德性的培育發(fā)育,探尋一種穩(wěn)定的機制,通過理性的體認、情感的認同和自愿的接受,使外在規(guī)范逐漸融合于自我的內在道德意識,并在道德實踐中凝化為穩(wěn)定的德性?!兜赖聝然摗穼⒎譃榈赖聝然屃x與理論源流、道德內化的多視角考察道德內化圖式與道德內化過程、人生各階段道德內化問題研究、道德內化的實踐背景、道德內化論之實踐:道德教育等六個部分。(一)對內化及道德內化的釋義理應成為內化理論的首要任務。(二)道德內化的多視角考察。諸多學科有著共同的研究課題和研究目標,而且共邏輯推理也存在著內在的相通之處。(三)對紛繁復雜的道德內化過程的探究是從道德內化圖式理論開始的。作為道德內化圖式的產生、結構以及獨特功能充分展示了道德內化的整體過程。(四)如果說對道德內化過程的解析是一種橫向的研究,那么,縱向來看,道德內化的過程就是個體人生成長階段的道德內化問題。(五)道德內化的順利實現顯然和外部社會諸因素的影響息息相關。對社會、道德和主體互相制約、相互調控、相互影響,始終呈現為立體的、流動的、有機的三位一體。(六)無論道德內化的理論體系如何完善,最終都要通過道德實踐,尤其是道德教育才能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