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編寫的原則: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貫徹批繼承的精神,從歷史事實出發(fā),力圖對歷史上的文學現(xiàn)象作出比較準確的論述,大廣闊的文化背景上描述文學本身演進的歷程,展現(xiàn)中國文學的輝煌成就。力求知識性、學術性、前沿性。系統(tǒng)介紹本學科的基本知識,廣泛吸收目前已有的優(yōu)秀研究成果,注意挖掘新資料(尤其是二十世紀以來的考古新發(fā)現(xiàn)),提出新問題,找到新視角,嘗試作出新的解答。學術論點一般以學術界的定評為主,同時簡介諸家異說。于“正文”部分不詳細論證與分析評說,于“注釋”部分具體注明出處,并簡列主要論據(jù),便于學生了解某些重大問題的來龍去脈與研究現(xiàn)狀。強調本科師范學院的層次特色與分類屬性。重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進展,關注中學語文教材的變化與不同的版本,并作出呼應與對策。針對本層次院校學生的不同需求,在平實、實用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入學術研究領域。本書的編寫休例為:全書上限為“先秦”,下限為“辛亥革命”。按編、章、節(jié)體例編寫。各編以“時代”為經,以“文體”為緯,以“史”帶“文”,力求兼顧“作家”評介的整體性、連貫性、兼顧文學發(fā)展的“時代”特色,兼顧各種“文體”的源流演變。行文語言采用規(guī)范的說明性語體文,以科學、準確、簡明為原則,略帶文采,力求精當而典雅,致力營造古典文學的學科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