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錢鐘書是學人,而且是獨領風騷的大學人。錢先生的學問,堪稱博大精深。時賢以此障眼,一味侈談什么錢先生記憶力出眾、閱讀量驚人等等。應當說,這些全是事實,但畢竟屬于跡之粗而論之淺者。錢氏學問,固大固精固深,但學問再大,在他看來,亦屬記誦之事,糟粕而已。比起他的聰明,學問不過是沉淀的渣滓,至多位居第二。蓋學問有魂也有魄:才情是魂,記誦是魄;氣韻風致是魂,詞藻材料是魄。真正的學問,精微而無形,神托于秋毫之末,而大宇宙之總。引多少書云云,了不起,但不是最了不起。人之讀書向學,原為悟道明理。蓋道之既悟而理之既明,則凡所天下之讀物,凡所積累之知識,均可如梯之既上、階之已邁,不妨舍筏登岸、過河拆橋,棄如敝屣。古圣人甚至說:“朝聞道,夕死可矣?!彼?,錢氏雖有學問,但由于他的藝術本體觀“作怪”,最重看的,卻不是學問,而別有所在,所謂“糟粕所傳非粹美,丹青難寫是精神”也。錢氏最看重的,正是那“丹青難寫”的“精神”。這種“精神”正是一種“藝術境界”,亦即“錢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