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中國哲學識仁與定性

識仁與定性

識仁與定性

定 價:¥15.00

作 者: 郭曉東 著
出版社: 復(fù)旦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工夫論視域下的程明道哲學研究
標 簽: 文學

ISBN: 9787309051759 出版時間: 2006-10-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220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識仁與定性:工夫論視域下的程明道哲學研究》是對北宋哲學家程顥(明道)思想的一項專題研究。作者力圖以工夫論為基本視角,通過對程顥思想中本體論、心性論與工夫論三個方面的解讀及其相互關(guān)系的分析,對程明道哲學進行一次新的詮解?!蹲R仁與定性:工夫論視域下的程明道哲學研究》認為,這三者之間并非是各自獨立、互不相干的部分,而是一個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整體。對本體的體悟決定了工夫應(yīng)有的路數(shù);從工夫的路數(shù)中又反過來可以彰顯出其所體悟的本體;而心性論則是本體論與工夫論的中介。本體并非是懸空的體悟,而是落實在對心性的理解上,只有對心性問題窮深極微,所下的工夫也才有所依托。《識仁與定性:工夫論視域下的程明道哲學研究》認為,明道哲學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工夫論,即《識仁篇》中所說的“學者須先識仁”之意。在明道看來,識仁不僅僅只是體認本體,體認本體本身就是一種工夫,本體與工夫是二而一的。這正是明道與伊川朱子之學的差異所在,也是明道學影響后世最為深遠的地方之一。

作者簡介

暫缺《識仁與定性》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謝序:當代儒學研究的意義(謝遐齡)
自序
導(dǎo)言:略論程明道哲學產(chǎn)生的思想背景及道學與道統(tǒng)的關(guān)系
 第一節(jié) 漢唐以來儒家經(jīng)學的式微與唐宋儒者對經(jīng)學的反思
 第二節(jié) 唐宋儒者對異端之學的排斥及概論道學與佛學的關(guān)系
  一、佛、道兩教的挑戰(zhàn)及唐宋儒者對異端之學的排斥
  二、概論道學與佛教之關(guān)系
 第三節(jié) 道學與道統(tǒng)
第一章 程明道的生平、學行與著作
 第一節(jié) 明道的生平與學行
  一、明道的生平與政績
  二、明道之成學及其對道統(tǒng)的紹續(xù)
  三、明道之氣象
 第二節(jié) 明道著作的考釋及二程語錄簡別中的若干問題
  一、明道基本著作的考釋
  二、關(guān)于二程語錄簡別中若干問題的思考
第二章 天道與天理
 第一節(jié) 明道“天理”學說的思想淵源
  一、“理”字之字源分析
  二、北宋之前關(guān)于“天理”的學說
  三、二程同時代關(guān)于“理”與“天理”的學說
 第二節(jié) 明道對“天道”的體悟
  一、易體與神用
  二、形上與形下
 第三節(jié) 明道“天理”說釋義
  一、天理之本體義
  二、天理之“自然”義及“善惡皆天理”
第三章 性與心
 第一節(jié) 所謂“生之謂性”
  一、“生之謂性”:古義與新詮
  二、性即氣,氣即性
  三、性之善惡
 第二節(jié) 心即理,理即心
第四章 識仁與定性
 第一節(jié) 仁與識仁
  一、仁者渾然與物同體
  二、識仁之工夫
  三、誠敬與和樂
 第二節(jié) 定性與定心
  一、 《定性書》疏解
  二、 《定性書》與佛老關(guān)系之考察
余論:明道哲學的傳承與流變
 第一節(jié) 謝上蔡荊南之傳及明道與湖湘學派
  一、明道與上蔡
  二、荊南之傳及明道與湖湘學派
 第二節(jié) 楊龜山道南之傳及明道與朱子的關(guān)系
  一、龜山與道南之傳
  二、略論明道與朱子之關(guān)系
 第三節(jié) 明道與象山
附錄一:明道先生年譜簡編
附錄二:論朱子在對《中庸》詮釋過程中受呂與叔的影響及其對呂氏之批評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