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xué)中國哲學(xué)道德經(jīng)(第一輯)

道德經(jīng)(第一輯)

道德經(jīng)(第一輯)

定 價:¥15.00

作 者: 老子
出版社: 陜西旅游出版社
叢編項: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華
標(biāo) 簽: 經(jīng)部

ISBN: 9787541822346 出版時間: 2006-05-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204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道”如果能用言語來表述,那么它就不是普通的“道”了;“名”如果能用文辭來闡明,那么它也就不是普通的“名”了?!盁o名”為天地的開始,“有名”為萬物的本源。所以,要經(jīng)常從“無”中去觀察領(lǐng)悟“道”的奧妙;要經(jīng)常從“有”中去觀察體驗“道”的端倪?!盁o”與“有”這兩者都來源于“道”,只不過是名稱不同,所指的都是同類?!暗馈笔欠浅P钌钸h的,是天地間生成萬物的總的途徑。老子在《道德經(jīng)》第一章開宗明義,提出了“道”這一范疇。“道”是老子哲學(xué)的核心。老子認為,“道”是天地萬物的起始,那么,“道”的屬性是唯心的還是唯物的?自古至今,這個問題引起諸多學(xué)者的廣泛興趣。歷史上的韓非子時代與老子距離較近,并且韓非子是第一個為《道德經(jīng)》作注的學(xué)者。他在《解老》中如是闡述道:“道者,萬物之所(以)然也,萬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萬物之所以成也。故日道,理之者也?!边@就表明了韓非子是從唯物方面來理解老子的“道”的。司馬遷在《史記》中把老子和韓非子列入同傳(另附莊子、申不害),即認為韓、莊、申“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遠矣”。漢代王充在《論衡》一書中,同樣認為老子“道”的思想是唯物的。但是,咱東漢末年到魏晉時代,情形發(fā)生了改變。有的學(xué)者領(lǐng)悟老子哲學(xué)所謂“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的妙義,肯定宇宙的本體唯一個“無”,號稱玄學(xué)。隨后佛學(xué)傳人中國并逐漸興盛起來,玄與佛合流,因而對“道”的解釋便傾向唯心論方面。宋明理學(xué)家同樣吸取了佛學(xué)與玄學(xué)思想,對老子的“道”依舊作了唯心主義闡釋??偠灾?,“道”究竟是唯心的還是唯物的,一直是學(xué)術(shù)界人士爭論的話題。老子在第一章里,還把“名”這個范疇與“道”一并提了出來。這是因為,老子的“道”與一般的禮樂制度之類的“道”不同,而是永恒存在的“道”,它所產(chǎn)生出來的“名”,當(dāng)然就不是禮樂制度的“名”,而是普遍存在的“名”。如此就牽涉到名與實,即思維與存在的關(guān)系問題。老子認為,天地的原始并無概念“名”的存在,天地存在于概念之先,獨立于思維之外,然而萬物的本源,可以用概念“名”來說明。此處,老子的觀點十分明確,即存在是第一性的,思維是第二性的,亦即“實”先于“名”,決定“名”。老子認為,認識受主觀的限制,受主觀欲望的蒙蔽,只有經(jīng)常沒有主觀欲望的人,才能領(lǐng)悟“道”的精髓與奧妙,反之是沒有收獲的。所以,結(jié)合上述名實關(guān)系可見,老子的“道”,當(dāng)屬唯物論。P2-3

作者簡介

暫缺《道德經(jīng)(第一輯)》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總序
前言
第一章 無生天地天生萬物
第二章 由近及遠隨順自然
第三章 返歸純凈的“無為”境界
第四章 不是上帝造物是“道”造上帝
第五章 博聞不如守靜
第六章 “道”無時不在長用不竭
第七章 不為私而生天地長存之道
第八章 以柔克剛上善如水
第九章 適可而止知退守柔
第十章 形神合一凈心無為
第十一章 有是實體無是中空
第十二章 安于平靜減少貪欲
第十三章 寵辱若驚身寄天下
第十四章 虛虛實實深微詭秘
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第十六章 坦然大公安常處順
第十七章 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第十八章 返歸純樸 自然無為
第十九章 無為無爭無憂
第二十章 是與非美與惡
第二十一章 恍恍惚惚其中有象
第二十二章 曲全退讓戒滿 尚虛
第二十三章 安然暢適合乎自然
第二十四章 以退為進委曲求全
第二十五章 道大天大地大王大
第二十六章 重和輕靜和躁
第二十七章 無為而治道之要妙
第二十八章 守雌取柔居下退身
第二十九章 因勢利導(dǎo)事不過度
第三十章 武力橫行必自食其果
第三十一章 臨戰(zhàn)出兵必然心懷悲哀
第三十二章 知止不殆 自安自樂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第三十四章 不辭不有不為主
第三十五章 “道”是天下所歸
第三十六章 物極必反盛極必衰
第三十七章 無欲爭則民風(fēng)淳樸
第三十八章 符合于道 自然有德
第三十九章 處下居后謙卑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第四十一章 幽隱微妙本質(zhì)不露
第四十二章 謙退守柔戒滿抑強
第四十三章 無為之有益
第四十四章 貴生重已 知足不辱
第四十五章 清靜無為天下正
第四十六章 禍莫大于不知足
第四十七章 返觀內(nèi)照凈化欲念
第四十八章 無為而無不為
第四十九章 圣人以百姓之心為心
第五十章 攝生養(yǎng)護少私寡欲
第五十一章 道生萬物萬物尊道
第五十二章 天之始以為萬物之母
第五十三章 抨擊時風(fēng)揭示矛盾
第五十四章 蔭及子孫德澤鄉(xiāng)鄰
第五十五章 精神飽滿心境和諧
第五十六章 挫銳解紛和光同塵
第五十七章 無為好靜無事無欲
第五十八章 含而不露守而不爭
第五十九章 無所不能無所不至
第六十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
第六十一章 大國行大道干戈化玉帛
第六十二章 天下三公淡泊無為
第六十三章 難和易大和小
第六十四章 慎終如始瓜熟蒂落
第六十五章 揚棄世俗返樸歸真
第六十六章 肯于居下才會居上-
第六十七章 一慈二儉三不搶先
第六十八章 不武、不怒、不逞能
第六十九章 哀兵必勝的真義
第七十章 曲高和寡被褐懷玉
第七十一章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第七十二章 對人民寬厚仁慈
第七十三章 柔弱則生剛強則死
第七十四章 違天傷人者必自傷
第七十五章 恬淡無欲治亂良方
第七十六章 活人體軟死人尸僵
第七十七章 天道補不足人道奉有余
第七十八章 肯居下者得天下
第七十九章 怨恨能消 萬事和解
第八十章 小國寡民理想家園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