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0年,畫工張勝溫奉大理國利貞皇帝段智興之命,繪成《大理國梵像卷》。此畫經歷宋、元、明、清五百余年,至清乾隆年間進入皇帝內府。篤信佛教的乾隆皇帝對《大理國梵像卷》極為愛惜,命當時宮廷畫家丁觀鵬,在“四大活佛”之一的章嘉國師指導下重新整理和臨摹,對《大理國梵像卷》進行勘誤,將神像及人物的名位和序列重新排列。這項集佛學、藝術、歷史及民俗研究的重大工程,歷時數(shù)載,至乾隆三十二年(1767)完成,題為《法界源流圖》。.《法界源流圖》對佛教的顯宗、禪宗和密宗都有彰顯,保留了《大理國梵像卷》的時代特色。畫卷中的佛像,既保留西土天竺特征,也具強烈的中國意味,是中國佛教文化極為重要的資料,被稱為是研究佛教圖像學的“百科全書”。..《法界源流圖》是中國佛教藝術的瑰寶,在中國美術史上與明代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