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紅是學寫毛筆字的有效方法。通過描紅,學生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一套描紅本(共三冊)是專為初學行書的學生設計編排的,選用的范本是北宋書法家米芾所書的《苕溪詩》。米芾(1051——1107),北宋杰出書畫家。初名黻,四十一歲后改為芾,字元章,號襄陽漫仕、海岳外史等,人稱米南宮。米芾能詩文,精鑒別,善臨古人書跡往往亂真,書畫皆開宗派,與蘇軾、黃庭堅、蔡襄并稱為“宋四家”。米芾書法博取前人所長,尤得力于王羲之、王獻之,能白出新意。《苕溪詩》為其三十七歲時:書,用筆秀潤勁利,正側藏露兼用,富于變化;用墨飽滿豐潤;字型多向左傾斜而結體嚴謹,格調高邁。蘇軾有“風檣陣馬,沉著痛快”的評說。摹寫《苕溪詩》時不僅要注意練習各種點畫形態(tài)的變化,以及起筆與收筆細微之處所體現的承卜啟下的關系,還須注意行書基本點畫的替代現象,如以點代橫、以點代捺、以挑代點等。除了要留意單個字部首結體的變化及筆畫部首間的穿插、避讓關系外,更要練習體會字與字之間大小、正斜的變化;行與行之間貫通、協調等關系,并加強通篇摹寫的節(jié)奏控制,以真正步入行書之門。這一套描紅本采用宣紙印刷,目的是讓學生熟悉宣紙的性能,為將來在宣紙上進行書法創(chuàng)作早日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