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是我國唯一的省級回族自治區(qū),黃河縱貫八百里,被海外賓客稱為中國的“伊斯蘭省、穆斯林省”。自治區(qū)首府銀川市是一座塞上名城,民間稱之為“鳳凰城”。公元1038年,黨項族的首領李元昊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在寧夏稱雄達190年之久,因而也留下了許多珍貴的遺跡和探尋不盡的謎。有著1500多年前的藝術寶庫——須彌山石窟;竹林翠掩、玉潭飛瀑的涇源老龍?zhí)?;被譽為“東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中國最大的喇嘛式建筑群一百零八塔,以及有東方好萊塢之稱的華夏西部影視城等眾多景點,組成了不是江南勝江南的寧夏特有的塞北迷人風光。寧夏的土特產,以枸杞、甘草、賀蘭石、二毛皮、發(fā)菜最有名,被譽為紅、黃、 藍、白、黑特“五寶”。寧夏的地方風味兼有中原傳統(tǒng)風味和穆斯林風味,而獨樹一幟,主要地方風味有糖醋黃河鯉、鴿子魚、清蒸羊羔肉、羊雜碎、羊肉 泡饃、油香等。 內蒙古自治區(qū)成立于1947年5月1日,是我國建立最早的一個民族自治區(qū),地處我國北部,自東北向西南延伸,橫亙東北、華北、西北三北地區(qū)。東與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毗鄰,南部與河北、山西、陜西、寧夏接壤,西部則與甘肅相接。其北部、東北部還同蒙古、俄羅斯二邦相鄰。內蒙古草原幅員遼闊,位居我國的五大牧區(qū)之首。富饒的草原上生長著1000多種優(yōu)良牧草,適宜放牧各種牲畜,其草原類型可以劃分為草甸草原與典型草原兩類。草甸草原別稱森林草原,大興安嶺東西兩側的呼倫貝爾大草原便屬于此種類型,堪稱我國最美麗富饒的草原之一。內蒙古中部的大片地區(qū)則屬于典型草原,如錫林郭勒大草原。內蒙古離海洋遠,同時沒有高山大川的阻擋,四季的寒暑變化較為明顯,冬季嚴寒而漫長,夏季則涼爽宜人,春季風沙大,降水罕有,然陽光分外充足,大部分地區(qū)的晝夜溫差變化較大,因此也有“早穿皮襖午穿紗,抱著火爐吃西瓜”的民間俗語。茫茫草原上,看到是浩瀚的草場,美麗的牧群,有如繁星的蒙古包,感受到的是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與他們獨特的生活。